令祁珩感到意外的是,钟菱的那些食客们的接受度,比他想象的要强大很多。
有些人不爱吃胡萝卜,便叫钟菱不要放,而有些人格外喜欢胡瓜,便央着多放些。
祝子琛隔三岔五就来买饼,可能是受了他上司的影响,他的每次都中规中矩的点一个标准版的金沙卷饼。
但那个和他打招呼的友人汪琮,却是个胆子大而且想法多的人。
汪琮正在国子监就读,准备参加来年的会试。他是第一个提出来,要卷一个有两个蛋的金沙卷饼的人。也是第一个对菜单下手的人。
他在吃过之后加两个蛋的卷饼后,觉得相当不错,于是自己带了笔墨,硬是在钟菱的招牌上、祁珩提的字旁边加上了一句。
“双蛋金沙卷饼,十二文。”
当然他这个“双蛋”被祝子琛嘲笑了半天,说是这样的文笔,定是要落榜的。
两人在摊前吵吵了半天,钟菱一边笑眯眯地看热闹,一边摊着饼。
她生得白净,摊子上也都打理的干干净净。而且和这条街上其他摊主比起来,脾气实在是太好了,永远都是温声细语的,眯着眼睛笑,看起来就很好说话的样子。
也因此,在祝子琛和汪琮的吵闹声中,有人捏着一根油条排到了摊位的最前面:“小娘子,可以把这油条加进去吗?”
吵架的背景音戛然而止。
汪琮一下子凑到了前面,满是好奇的看着钟菱要怎么操作。
隔壁刘阿婆炸的油条太长了,钟菱便用铲子切了一半,压了压扁后,放在一边,把另一半还给了那个人。在加料前,把油条压在最下面,浇了些汤上去。
纵是压了又压,这个额外加料的金沙卷饼,也大上许多。
周围也有不少围观的人,加自己带的料,并不额外收钱。钟菱清楚的听到人群里有人发出感叹。
“原来还能自己带料啊。”
不知道为什么,煎饼卷一切的秘密好像还是被发现了……
钟菱在这方面,也并不是什么有原则的人,只要能加进去的,她就都顺着食客的意思加了。
而那自带油条的青衫男子,在看见汪琮添在下头的字后,开始询问能不能把他“开发”的卷油条也写在招牌上。
背着手溜达过来看热闹的油条摊刘阿婆笑着附和,等着买饼的人群里,有个年轻的女孩探着头问道:“那我要是自己带了食材,也可以写上去吗?”
钟菱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她完全没有想到,煎饼摊子,会变成这个走向。
前世来到这个朝代后,钟菱基本上都在后院里,就没怎么出来过。陈王府和唐家多少都带着她印象里刻板的迂腐和死板。
她以为这是这个朝代的基调,可谁曾想到,外面的世界,竟是这样地开放且大胆。
汪琮是特意自己带了笔墨来的,他也不管还在发愣的钟菱,一把就将笔塞给了那个青衫男子。俩人推脱了一会,最后那蘸好墨的笔,落到了祝子琛手里。
祝子琛抬眼看了一眼钟菱,叹了一口气后俯身写下了“油条”二字。
这般操作让周围买饼的人都感到了新奇有趣,一时间招牌前围了不少人过来。
尤其是这汪琮似乎还挺懂得排版的,他的“双黄金沙卷饼”写得七扭八扭的。祝子琛跟在后头,也跟着写了一个斜体。看起来就颇有些广告的意思在里头了。
钟菱哭笑不得地看着他们折腾招牌,等她又卷好一个卷饼,递给刚刚说要自己带食材的女孩后。在斜对角卖竹叶粽的叶婶子揣着两个竹叶粽,站在了小摊前。
“小钟姑娘,你瞧我着竹叶粽可以包进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