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她在凤凰台收到他托人送来的“礼物”,带着满心好奇打开木盒,见那盒中陈放的是一樽陶土制成的泥人,穿着红色的盔甲,头发也是火一样的红,手持令牌瞪着双目,那般传神的表情姿态,雕的真是栩栩如生。
她不明就里拿着它四下翻转察看,翻过底座,顿时见上面镌刻三个抽象的篆体小字,她凭着形状吃力认出来——[祝融氏]。
“咦?”侍女矢口惊呼,“这不就是火神祝融么?”
她翻正泥人,侧眸问道:“你认得?”
“我也是道听途说的传闻,民间说古时候楚国人的祖先是火神祝融,所以楚地至今留有祭拜火神的习俗。”侍女贴心知无不言,“而火神又是夏官,此时是夏季,正是火神盛行的时节。”
“火神祝融……”她细碎念道,这个名字倒是让她有几分印象。
“前些日子我们出宫置办货物,便见到武昌集市上随处在卖祝融的泥人,当时我还图新鲜差点买个回来,就怕郡主怪罪。”丫头讪讪笑道,又感到纳闷,“奇怪,陆都督为何送这个给郡主?难道是要我们依照楚地的风俗,拜火神求吉利不成?”
她其实并未怎么用心听侍女说话,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这樽名为“祝融氏”的泥人终于唤醒她尘封的记忆。
最初听说“祝融”好像是在自己十五岁吧,她想起那时她出走至海昌,见到了海昌当官的陆逊,当时他请她看了一出戏,叫《女娲补天》,戏里好像就有祝融?
那天他就坐在自己身边,看着戏又转头看看她,问她:“听得懂吗?”
她羞怯摇头:“有点儿…不大能听懂……”
他便耐心讲述给她听:“这戏说的是上古时期两大神族交战,白衣的代表水神,红衣的是火神。水神共工被火神祝融打败,共工不甘心,一怒之下撞断了不周山,致使天崩地裂、山洪决堤,这就有了后来的女娲补天……”
火神祝融……不周山……
回忆里的那些字眼,终在她心头牵扯出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想说的,她都豁然明朗了,也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手里的泥人。
“你是说……”惊愕之余朱然小心地试探道,“用火攻?”
陆逊将手里的木柴伸去鼎中借篝火点燃,然后举起,透过柴尖窜动的火焰望向远处:“那座山林,俨然像是一座堆满干柴的火炉,一旦火起,七百里的连营就是七百里的火盆,那些困在林中的敌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火攻倒的确不失为一个事半功倍的妙计。”朱然心悦诚服,似又想起什么,“当年周瑜大都督曾用火计大破曹军,你说十余年前上演的那场好戏,指的就是赤壁之战?”
“对,就是赤壁之战。”陆逊回头,眼神被火光照耀出前所未有的自信,“昔日周都督一把火烧得曹军片甲不留,今日我陆逊就再用一把火,烧得蜀军灰飞烟灭!”
“如此说来,蜀军真的是要大难临头了!”将领中一片欢呼。
“最初我见蜀军堵截长江要塞,怕他们水陆并进夹攻我军,所以不敢轻易尝试此计。但如今见他们反而舍弃了舟船全数移营山林,连结成一条冗长的战线。”陆逊垂目作沉思状,“前阵子我们故意攻袭蜀营失败,反而能减轻他们的戒心,因为刘备自负,料定我军知其厉害,短期内必不敢再作偷袭,眼下蜀军对我们最是疏于防范,这正是我们包抄其后路,施展火攻的最佳时机。”
回想大半年来的含羞忍耻用心良苦,这天时地利人和的战机,总算是被他给等到了。
“大都督,那我们什么时候行动?”
将领们跃跃欲试,等他给个明示。
“此地猇亭,虎啸为‘猇’,我东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