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好吃。”路奶奶坚持道。
“之前我弄的鱼,在队里面都是有名的,那家做酒都要请我帮忙弄鱼。”路奶奶说着,看向路清。
路清:……
感情奶奶还是介意她不喜欢吃她煮的鱼肉这件事情啊。
“之前的鱼差不多都算野生的了,现在人工养殖的。”路奶奶那个年代,买鱼的人少,大部分都是拿东西到有池塘的人家换鱼吃或者自己河里面去捞。
那所谓池塘啊,也就算种藕的的池子,顺便养了一些鱼。
鱼都不咋管的,能活全靠自己找吃,加上那些放养的鸭、鹅的粪便。
“咱家之前的池塘还在呢,就是之前干旱没管,都晒裂开了,年前才储上水。”路奶奶这时候有些后悔去年夏天的时候眼看着池塘干裂。
“咱家的池塘现在还没平?”路清听到,惊讶发问。
这几年对耕地越来越看重,之前耕地上面种树、挖鱼塘啥的,都被要求恢复了。
她家的怎么没被填平啊?
“咱家的塘天然的啊,当初土地规划的时候,它就是个小鱼塘。”路奶奶背挺得笔直,在那个年代能把一个鱼塘弄自己名下,也是很厉害的。
原来是这样啊,路清眨巴着眼睛,突然对鱼塘有点好奇。
“等会儿,我去看看鱼塘吧。”路清道。
“去吧,鱼塘你要想重新养,也可以。”路奶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你喜欢,奶奶把鱼塘分给你。”
从路爸爸兄弟姐妹长大后,路奶奶和死去的路爷爷就分了家了,儿子、闺女都有房子,土地的话两个儿子分了。
不算是完全的公平,但比起村里别家来,已经好多了,至少,路清的两个姑姑在村里面都是有房子的。
路爸爸分得了一亩五分地加上一亩两分田,妈妈张文芳也是村里的,继承了来自路清死去姥姥、姥爷的一亩多地后,又和村里换了位置,这才有路清现在看到的三亩多地。
省下的一亩多田,路爸爸、路妈妈是打算种稻谷的,现在才一月二十几号,稻谷的育种起码得到二月上、中旬。
除却分好的房子、田地外,路奶奶个人名下还有五分地、一亩田,再就是后面的竹山和一个鱼塘了。
现在乡下的土地都不值钱了,更何况面积只有大概一百平左右的小鱼塘呢,所以,听到路清感兴趣,路奶奶大方的要把鱼塘给孙女。
几句闲聊,突然就要多一个鱼塘了,路清还蛮开心的。
鱼塘值不值钱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来自长辈的赠与啊!
“谢谢奶奶,奶奶真好。”她也不客气,当即就喜滋滋起来。
“她又不会弄鱼塘,给她也白瞎。”
“鱼塘放哪里也是闲着,给我孙女玩也好。”见儿媳说孙女不会弄,路奶奶偏袒道。
“就是就是,妈,你别看不起我,万一我养的鱼超级好呢。”路清坐在路奶奶边上,对着自己母亲挑着眉毛吹牛,“到时候鱼多得你卖都卖不完。”
“哈哈哈,尽说大话,外出打工三年,看来你还是有点经验的,起码把你们年轻人现在说的那个什么,老板画饼的技能算是学到了。”张文芳故作夸赞实则笑话道。
“清清这是有信心,她可是大学生!”路奶奶在经历过翻地机后,对路清很信任。
“清清弄那个高科技…翻地机可厉害了,可省事了,养鱼肯定也有高科技,他们年轻人会的多。”路奶奶说着说着,又觉得自己老了。
路清听到这里,难免有点心虚,翻地机器啥的,全靠系统厉害啊。
“这倒是,翻地机器还赚了第一笔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