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桂花□□花凌霜而盛,蟹脚也到了最肥美的日子。
“后宫里慈宁宫十对,坤宁宫八对,两位妃位娘娘那里各八对,张嫔有六对,咱们和另外两位娘子宫中都是四对。”纤儿掰着指头一一说来,“我去尚食局看了,我们那八只大螃蟹张牙舞爪的,一看就肥美得很呢。”
腊儿暂时停下手中的劈开丝线的活计,“那可要把蟹八件准备起来了。腰圆锤、小方桌、镊子、长柄斧、调羹、长柄叉、刮片、针,样样都有大用处的。”
郑妙也从花样子上抬起头来,“旁的不说,只记得吩咐于女史,一道蟹黄豆腐是要的,打发点银子,请个淮阴掌勺做,这才不算辜负这场秋风这批蟹。”
又想了想,郑妙又招手吩咐算儿,“都说,重阳菊花酒,螃蟹桌上走。再去尚食局的司酿处要一壶黄酒或菊花酒来,更是应景了。”
待到晚膳时,于女史带人来奉餐,身后还跟着个身材高大,颇有些膀大腰圆意思的女史。
“娘子,今天这道蟹黄豆腐就是来自宋女史之手。她娘家做苏造点心出名的,料理淮扬菜手到擒来。我和她是一同被选入尚食局的,以后仰赖娘子多多提点了。”
郑妙心中偷笑,这家在豫州的女史反而小巧玲珑,而从江南选拔的女史却人高马大的。
这话自然不可说的,只是叫人又包了好茶相赠,“说什么提点,我不过是嘴馋之人罢了,你们是有手艺的好姑娘,也是我的有缘人。这是来自福建的红袍茶,回甘甚妙,便赠与你们,也祝你们早日得着红袍了。”
尚食局和其他的五尚一样,尚食着紫袍,司膳着红袍,典膳着蓝袍,掌膳着青袍,女史着绿袍,等级分明。尚食自然是太后皇后这种级别的才能指派,再不然也得是有宫权的妃位,但司膳及以下都是靠自己就能拼搏上的高度。
这样的祝福算是送进这两位女史心中了,她们眼眸闪光,笑意更浓。
寒暄罢了,便开始尝螃蟹宴。
两只螃蟹做了郑妙点名要吃的一碟蟹黄豆腐,两只做成了一笼蟹黄汤包,两只清蒸,两只做成了酒糟螃蟹。
整蟹都是膘肥体壮,壳硬黄圆,且蟹肉丰满,入了豆腐或汤包里的蟹肉则鲜香顺滑,叫人还没佐酒便醉了几分。
酒足饭饱后,宋女史又奉上菊花叶儿桂花蕊儿熏的绿豆面子来净手,并有柑橘一碟。
郑妙叫宫人将照例进的晚膳撤下去吃分吃了,自己倚在美人榻上翻书,随手把吃完的果皮撂在香炉上,不多时满室就是淡淡的暖香。人生不过如此啊。郑妙深深地吐了一口气。
一旁的绣架上绷着一等一的布料,两侧架子缠着上好的缕缕丝线。虽然不擅女红一途,但郑妙还时挺感兴趣了,跟着活计做得最好的纤儿打算学上几手。
另一旁立着博古架,上面错落有致摆着一些精致物件,尤其以景镇的青花为多,清淡有余白,和其上描绘的山水田园很是相称,偶尔有一二斗彩瓷瓶,颜色也是活灵活现,粉桃盏叫人仿佛闻得到香甜,上有紫葡萄花样的一套瓷碗,几乎再现了一样的颜色。
郑妙托腮想了想,剩下的几个空位,不如借些书籍来吧。
正好腊儿用完晚饭进来服侍,她便一边打量着博古架的空间,一边问道,“咱么内宫中,何处可借阅书籍呢?哪些地方又有哪些女官呢?”
都是通过宫规考试的,腊儿回答得很快,一字一言背到:“娘子若要借书,可去尚仪局。内司籍、典籍、掌籍各二人,掌供御经籍。分四部,部别为目,以时暴凉。教学则簿记课业,供奉几案、纸笔,皆预偫焉。有女史十人。”
郑妙行动力很强,第二天不是请安日,睡了会懒觉用了膳便直奔尚仪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