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疏雨自己以为和老爹斗智斗勇偷偷摸摸带上山的几本小言情故事殊不知都是过了杨家安检的,真的也就是个小言情而已,看个消遣,她哪懂真正的巫山云雨到底什么意思。都只是些清水的不得了的青春期疼痛小作文,没什么不良影响和不好的描写,杨逍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就这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十分开明的家长了,否则以世俗眼光闺中女子看这些情情爱爱的小作文也是要被千夫所指轻浮浪荡的。
可是,人总有那么一个时期,自以为是在和家长对抗,自以为什么都知道,却不知道天高地厚,实际上一切的叛逆都被家长看在眼里,尤其是和杨逍这样的老狐狸斗,杨疏雨显然还是嫩的很。
这个问题上真正的偏差并不在此,真正的偏差产生在男女思维的不同上,杨逍再如何又当爹又当妈,也不可能真的完全替代母亲的角色,对于女儿的教养,某些方面他是有所忽略的。他以为杨疏雨看话本子就是图个乐呵,哪里想到她顺便也从上面了解一些从来没人教给她的东西。
前面说了,杨疏雨对这些事情一知半解,偏偏自己还觉得自己是很懂的,要认真说起来,她恐怕还没有杨疏寒懂,起码以时代背景来说,杨疏寒作为男孩子,能接触到的总要比她广泛的多,可问题是,杨疏寒作为兄长,当然也不可能和她讨论这些事,于是她就只能继续懵懂着却觉得自己很懂的。之前凤宁失忆被杨逍掳上武当的时候,偶尔她也会瞥见凤宁脖子上一些隐晦的地方有些青青紫紫的痕迹,她在心里还不屑他爹也太粗暴了些,可是具体到底怎么回事,其实她是一无所知,只是脑补出来一个大概……可能……嗯……差不多……不过如此之类的,她自己私底下偷偷的还拿自己胳膊做过实验,要用力咬下去狠狠的一口才能起一个红印子,好疼的,她实在想象不出来杨逍这么咬凤宁,那得多疼啊。
如今她嫁了人终于明白过来那些印迹是怎么来的,这些“欺负”是夫妻恩爱的表现,回想起来从前的自己,恨不得挖条地缝钻进去,实在是太蠢了太丢脸了。
杨逍、凤宁留他们二人吃了顿简单的家常便饭,宋青书也终于见识到了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岳母大人的手艺,“起码冬天能弄到这么多绿叶蔬菜也不容易”,从小受得教育让他不能浪费,他一边在心底默念着一边机械的一口一口的往嘴里塞着凉拌各种蔬菜,也和杨逍一样,多喝了两碗热汤。一顿饭之后,他对能够面不改色还能变着花夸出来什么什么蔬菜配什么什么口味的凉拌汁口感和谐又搭配的杨逍突然间就肃然起敬了,看向杨逍的目光也越发敬畏了起来,真不是一个档次的,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修炼到如此水平。
饭也吃了,看也看了,杨逍嫌他们碍眼,便早早的端茶送客了,实际上他们的小院就在武当山脚下,就算有女儿回门不能在娘家过夜的风俗也不必这么急匆匆的送他们离开,时间十分充裕,他只是想和凤宁多些独处的时候罢了,他们不可能总是这么清闲。
事实上他们也只有这几天悠闲时光了,随后便要赶赴少林。
之前全国的起义军形式的一片大好,除了几位将领十分得力之外,还有一点重要原因便是因为朝廷内斗,大都情势十分混乱。
平南王的惨死导致皇帝失去了明面上的代言人,不得不直面汝阳王的锋芒,他自然是不想让汝阳王再立军功的,所以迟迟没有派遣汝阳王出征,可是如今起义军在全国遍地开花,他派出去的几位将领都被杀的七零八落,起义军反而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眼看江山摇摇欲坠、情势威矣,皇帝若是还是放任下去,怕是不出多长时间,起义军便要横扫全国了,所以就在前一段时间,不得已,也只得放权派汝阳王父子出征。
其实这一切皆是因果,蒙古兵士按理说该是悍勇无比才是,而回望元朝开国之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