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慕的人才行。若是应了马大人的意愿,求娶那些只懂些相夫教子的高门贵女,他不愿意。 他的夫人必定是才干胆识兼具,万中无一的女子才行。 晨钟三响,马文才回来了。 林淼此刻正慌张梳洗,帽子歪着,衣服带子也没系好,马文才摇了摇头,唤林淼过来。一早他便吩咐马统去食堂将早饭给林淼备下,如今还热着。 他比林淼高出不少,“正衣冠、知礼仪,看来光是抄写并没有什么用。” 等到马文才替林淼整理好,二人落座,开始用饭。在马府,向来都是马文才等着父亲来用饭,有时到有时不到,日日等待让他心烦。而等着林淼用饭却有一些不同,因为他知道,林淼不会不来。 待到二人用完了饭,去了课堂,学子们三三两两走在路上,刚出了门便碰上了祝英台。林淼和人打着招呼,原本的两人并行成了四人并行。 林淼低声和祝英台嘀咕着:“听说梁山伯又班搬回去住了?” 被人问住的祝英台脸上立刻染了颜色,“咳咳,没错,好多人和还是习惯和之前的室友住,所以就搬回来了。” “哦~!”看着林淼心知肚明的微笑,祝英台居然有些露怯了,奇怪,她露什么怯,又不是她一个人这样做。 再者说,应该是她拿住了林淼的把柄才对! 祝英台那点小心思,林淼要真看不出来那就瞎了,梁山伯整日里贤弟叫得亲热,看来是读书读得有点上头了。林淼只想着看点热闹,这两人打算如何自然不关她的事。 而这边,梁山伯则主动与马文才谈起了杭州会稽的水利漕运,会稽临海,水利发达,只是多年来也经受洪水的侵扰,不过都是些小灾,州府衙门处理起来也不为难。 “但若是年年都如此,对这百姓的生计影响还是很大的,文才兄觉得要治理杭州连年不断的水患用什么办法比较好?” 多月的相处,马文才对梁山伯的才学也有些认可,偶尔也会当着林淼的面同梁山伯来上一番君子之争。 “杭州一带多是浅河,自南迁之后,围湖造田并未受到什么约束。长江从江州过寻阳,又从建康入海,若是要自行治理水患,需得从沿岸的支流入手。重整堤坝是其一,新建运河是其二,不过……” 梁山伯接话,“不过修建堤坝、运河费时费力。” 若是有马太守牵头,上书朝廷的话,这事十分便能成七分。 马文才瞧出了梁山伯的想法,马太守治理杭州,向来只顾眼前事,将山阴造得金碧辉煌,彰显他的治理能力。若是要他去管永兴、鄮县这些地方的水患,怕是有些难。 “不过若是地方县令愿意在春季放渠之后增派人手清理河道并适时开拓河道,也能解眼前之急。” 这道理人人都懂,但是愿意去做,或者认真实施的官员确实少之又少,毕竟这小小的水患一出,再朝上一报,不仅可以减免赋税,还能得到朝廷的一波赈灾款,这可比从府衙银库里往外拨银子要好得多。 “这也并非长久之计,先前林兄曾提到围湖造田导致下游泄洪能力减弱,山伯听后觉得甚有道理,长久之计还是要扩建河道,重整水利。” 马文才点头,“钱塘一带的河流积沙严重,暗礁重生,漕运也极为不便。小船尚可通行,但大型船只还须得盘挽,颇费周折。若是在会稽境内打通山阴、上虞、永兴这些州郡的水运,对商船运输也有很大的好处。” “既然治水对民生和商运都有好处,那为什么没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