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是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所以这家伙的名字我不方便说。” “简单来说,它当初是一个很大的国家的军长,中后期的战斗中使用很高明的游击战术,造成了不少麻烦。” 电脑中的军长说道:“谢谢夸奖。” 事实上它们自与天灾接战以来就一直败退,超过两百年的战争时间中从没有过哪怕一次胜利。 陈新饶有兴趣的听着,发出了自己的疑问,“不是没有芯片拖累的无实体智能生命才能对时间的感知产生影响吗?你是怎么感知那样长的时间的?” 若生解释,“我本身芯片的基本单位就是纳米级,在那样的尺度上量子现象就时有发生,加上量子计算机的帮助,量子现象就更多了。” “只不过它们使用的是光速,速度越快时间越慢,这很好理解。而我使用的是量子比特,就好像薛定谔的猫那样,在概率泡未坍缩时我感知正常时间,接触到脉冲生命时,概率坍缩的速度让我拥有了脉冲生命对时间的感知能力。” 陈新有点明白了,就好像徐老怪拍电影总喜欢抽帧来让演员的动作戏显得更快一样。反过来想在电影中不断插入空白帧并合理填充是不是就会让演员的动作变慢? 双缝干涉实验证明,在量子角度中观察可以引起坍缩。 由此是否可以推导出观察的频率可以影响概率坍缩的速度? 陈新不由得发散思维,既然如此,那脉冲生命观察自己的时候,自己对时间的感知会不会产生变化? 如果这是全宇宙通用的底层逻辑,那即便是受限于人体“硬件”也应该会有一些影响。 比如:开心的时光总是过的飞快,悲伤的时候度日如年。 这是否可以从侧面证明,至少人类的“硬件”设备是支持我们在一定的“时间流速”区间震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