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赤心巡天的世界,不是那种不断升级换地图的世界(没有那种说不好的意思,类型不同)。 参与黄河之会的每个角色,都是各国第一的天骄。 他们必然会影响列国未来十年百年乃至更多年的局势,进而影响整个现世,重要性毋庸置疑。 黄河之会本身,也是第一次向读者展示天下列国之格局。现世的迷雾,第一次吹开了这么多…… 诸君,这个世界,已经向你敞开怀抱。 请你来经历,请你来感受! 同时我也在补充历史,填补细节。 比如我写了一笔夏,写了一笔梁,写了一笔魏。描绘了这几个国家的天骄纠葛,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丰满了当年齐夏之战的细节。让大家得以感受到,那场争霸之战的残酷与宏大。 河谷之战的相关亦如是。 我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细致工作,埋伏在一波接一波的剧情高潮中,大家乍然一看,很容易略过。但若有细细咂摸的时候,它们就是这个世界的真实所在。 整场黄河之会,前前后后,出场了几十个新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 很多人在这里,本就是为了立一个大概形象,同时带出一部分本国局势,方便以后填充。以后剧情走到哪里,就能轻而易举地接起这个线头。 在这么短的时间这么窄的空间里。 若能有那么两三个新出场的人物立住了,就算完成了写作目标。 能让读者记住四五个人物,可以称得上成功。 如能有超过五个以上的人物被记住,已经超乎我的想象! 那么在这一刻,诸君不要翻书,请回想,你记住了多少个? 此时此刻你的答案。 或许这就是对这场黄河之会,最恰当的评价。 说完黄河之会的难点,再回过头来说一说,既然是两卷的量,我为什么不在天涯台结卷。 天涯台那里,也有五六个盟主涌现,大概也能代表很多读者的认可(虽然五六个盟主也没能加快季少卿之死……别打,我自我检讨。) 挑战更高的写作难度,是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海外的局限。 迷界是人族海族的主战场,近海群岛的局势,是真人乃至真君强者才能够影响的。 姜望在其中,确实有如浮波,不说微不足道,也很难制造巨大的影响。 仅仅杀一个季少卿,固然也有情绪上的巨大宣泄。但于我而言,总是有一些遗憾的。 我几番立笔,细细推演之后,又将其推翻。然后那个时候我跟慢西说,这里撑不起我想要的高潮,结卷要在黄河之会了。 所以天涯台那里我反倒收了一收。 写作有时候是一种推演,是在人物和事件发生后,符合逻辑的演变,身为作者,做的其实是填充细节和大方向把握的工作。 不是不能够强行变向,但是容易翻船。 在竹碧琼的剧情上,我好像犯了一个“连载网文”的巨大错误。 我先是写“死”了很受读者怜爱的角色,让一部分读者愤而弃书。 后来我又把她写“活”了,一部分觉得悲剧才叫真实的读者又怒而离去。 然后我又把她写“变”了,喜欢她但没弃书的读者也愤怒了…… 这毋庸置疑是很伤害成绩的。 期间无论部分读者怎么攻击,我都不曾解释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