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爷在江南筹到了几百万两银子,足够赈灾所用,不日之内便能返京,且筹到的银两已送往河南赈灾。
太子怎能安然自若,他再也无法维持安之若素的坦然,无法抑制的畏忌令他心慌意乱。
他是大清的太子,怎能允许其他兄弟的声望盖过他。
但他最为可气的,还是自己人没办好事,派出去的人一批接一批,也是一个比一个没用。
还不待他们回京,就已下令解决了他们,他的身边从来不留无用之人。
行事一向毫无顾忌的他,即便在皇宫,群狼环伺,依旧霸道而强势,做出的决断不会因任何人而作半丝退让与妥协。
离京一个多月的八爷已在返京的路上,他派人快马加鞭将筹款成功的奏折递到了紫禁城,康熙看后,一个月以来的愁容终于不见,一颗紧张疲惫的心真正松了下来。
钦差回京排场可谓是隆重,一登上码头,远远遥望有不少令人亢奋的旗帜。
不仅有百官相迎,连仪仗都很威风,显示了钦差大臣该有的威仪。
康熙对他们能在短短月余内筹到五百万银子大为赞赏,当着文臣武将的面对他们夸不绝口,还直言八爷有自己年轻时的威武。
如今皇子们都成了气候,太子昏聩已久,时局看着平稳,暗地却是激流暗涌。
而八爷这次扛着胜利的旗帜归来,不少人已明确了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该靠向哪一边,但也有仍在观望着,还有极少一部分保持着中立立场。
“皇阿玛,儿臣这趟差事办得太不容易了,官商联手使绊下套子,极不配合,儿臣跟大哥八哥不知受了多少窝囊气。”九爷当众叫苦不迭,要让众人知道自己受到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苦头。
“你们任劳任怨,体恤爱民,朕都记在心里,江南百姓也看在眼里。”康熙语气平和,颇具深意的扫了殿中人一眼,“朕深知你们的难处。”
他哪里看不出这个爱财如命儿子此刻心中的想法,这么叫苦连天,无非是想讨些赏赐。
胤禟虽难当大任,但这次江南之行为朝廷尽了一份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理应该赏,当即便赏了他黄金百两,奇珍异宝数件。
得了赏赐的九爷,心中忧虑尽消,眸子也明亮了许多。
一旁看着的太子一双小眼睛瞪的跟驴眼似的,都快从眼眶里蹦了出来,心里把他骂了一遍又一遍。
直至天色渐暗,康熙方才命他们跪安。
“八弟如今是群臣围绕,犹如众星捧月,任谁都不敢瞧不起你的出身了。”太子笑着讥讽,拿他的软肋说事,好让他找不到话语还击。
八爷脸上仍旧挂着淡雅的笑意,眸光清澈而平静,丝毫不介意他话中的含义。
九爷轻哼一声,反唇相讥, “臣弟知道太子爷心中有气,可是臣弟是凭自己本事办好了差事,皇阿玛都对八哥称赞有加,您不能不服气。”
太子听着屡屡瞪眼,欲言又止。
九爷把他的模样收入眼底,只觉得太好笑了,便不由得笑了出声,“太子爷不会知道,臣弟登上了江南码头,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
“看到了什么?”太子吼了一声,又气自己怎么没控制住好奇心。
九爷一脸正气凛然,“臣弟看到了饿殍满地,哭声震天的场面,那一刻,臣弟就发誓,一定得尽快让他们有口饱饭吃,不能在饿着他们。”
“本太子为你这为国为民之心感到高兴,你为皇阿玛解决后顾之忧,大家更是对你们万分景仰。”太子微弯的唇角分明在笑,眼中却冷冽渐生,让人无端畏怯。
“太子爷缪赞了,臣弟只是完成皇阿玛交代的任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