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清醒又自私,根本不愿意再掺和儿孙辈的破事儿。 她就像个有些老糊涂的老太太,只随意地问了些琐事,诸如—— “狸奴看着又长胖了,王妃尽心了。” “三郎可还好?圣人特意让将作监给三郎制了一辆轮椅,他用着可还顺手?” “听说侧妃有喜了?开枝散叶,是好事啊!正巧哀家这儿还有些血燕,你拿回去,你与侧妃都好好补一补!” 萧太后虽然最爱自己,可也是因为这份“自爱”,让她十分洒脱。 她从来不会嫉妒儿媳妇,也不会夹在儿子与儿媳妇之间做个恶婆婆。 凭良心说,对于燕王妃来说,萧太后绝对算是个好婆婆。 不给塞小妾,不催生。 人家就是顺其自然,小两口愿意过成什么样子,都随小两口的意愿。 萧太后只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略略帮忙,或是赏赐些东西。 再多的,就没有了。 但,对于儿媳妇来说,这样的婆婆已经是神仙婆婆了。 京中不知有多少儿媳妇,都在羡慕燕王妃。 燕王妃:……这有什么可羡慕的? 不塞小妾,不催生孩子,这就是好婆婆? 她不稀罕! 因为丈夫纳不纳妾,生不生孩子这些问题,燕王妃从来都不在意。 本就是富贵人家的孩子,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男人有三妻四妾。 而且吧,说句可能让三皇子炸毛的大实话,燕王妃在生下嫡子后,非常乐意给丈夫纳妾。 在古代,生产就是过鬼门关。 一个运气不好,就会落得一尸两命的下场。 除了危险,孕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极其艰难的。 身材走形,容貌变丑,孕吐、尿频等等问题,都十分的折磨人。 燕王妃才不想总遭受这些,左右有了嫡子,她有底气,便想要把这些风险都分到其他女人头上。 若是萧太后是个恶婆婆,燕王妃反倒能便宜。 结果呢,萧太后根本不管这些,弄得燕王妃想要提出别的请求都没了底气—— 婆婆都这么好了,居然还不知足。 燕王妃用脚指头想也知道,自己若是跟萧太后发生了冲突,外面的人会怎么一边倒地责怪她。 “可是,我所想要的‘好’,真的不是这个啊。” 燕王妃有野心,她想要成为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 偏偏,天不遂人愿,丈夫成了残废。 还被隔壁的五皇子吓得没了胆,再不敢冒头。 燕王妃既嫌弃三皇子的残疾,也嫌弃他的无能。 这人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给她一个儿子,一个姓赫连的燕王世子。 丈夫指望不上,燕王妃就想让儿子“争气”。 “母后,狸奴已经开始启蒙了!” 实在不耐烦听萧太后絮叨一些家长里短的破事儿,燕王妃赶忙抢过话茬儿,并把话题转移到了儿子身上。 她热切地看着两岁多一点儿的小豆丁,拼命用眼神催促,“狸奴,快把阿母教给你的《太公家教》背给大母听!” 《太公家教》是蒙书,就像几百年后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用来给稚童启蒙的书。 萧太后有些无语,“狸奴才多大,许多与他同龄的小郎君,连话都说不清楚。” 男娃儿学说话本来就比较晚,两岁的孩子,能够口齿清晰、说话流利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燕王妃居然让这么点儿大的孩子背蒙书! 就算是针对稚童启蒙的书,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也朗朗上口。 但,到底是“书”啊,正经的文章,小孩子就算背了,也、也记不住啊。 更无法理解! “狸奴许是遗传了先帝和母后的聪慧,天资极高!” 听出萧太后的无语,燕王妃却不以为然。 她故意提到了先帝,就是想提醒萧太后这个心里只有丈夫的女人: 亲爱的婆母,我的儿子、您的孙儿,既有先帝的聪慧,也有您的伶俐哟! 萧太后:……戏演得太好,也是有麻烦的。 宫中,乃至京城的人,估计都以为她深爱先帝,是个眼里心里只有丈夫的傻女人。 估计就是先帝,若不是萧太后自己开口,都会误以为萧太后爱他至深! 默默地吐了个小槽,萧太后也懒得再提醒。 燕王妃见萧太后不说话,还以为自己猜对了婆母的行事。 她赶忙再次催促,“狸奴,快啊!” 两岁小豆丁,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