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王爷不讲究排场,他们都差点忘了,在场官位最小的便是他们,其次是他们的顶头上司耿刺史,王爷身边的属官长史都比耿刺史官高两级。 说回正题,耿刺史的意见是:“多建粮仓,多囤粮,如刚刚苏知县所言,存粮之处一定要防水防潮。不过以臣的经验,眼下粮食怕是不好买了,想多囤粮只能鼓励百姓多种粮,这样税收也会增加,再用银钱从百姓手中收购多余的粮食。” 每有灾情,粮价必涨。 更可恨的是,有时候拿着银子也买不到粮食,商人奇货可居,非要等到粮价涨无可涨才肯放粮。 昨日天幕是给朝廷和百姓提了个醒,但也给商人和大族提了醒,他都不敢想外头的粮价这下会长到什么程度。 好在琼州随人少地偏,但却与世隔绝,几家粮铺都是王妃所开,琼州的粮价琼王府能说了算,也不会有商人冒险跑到这里来收粮。 耿刺史越是琢磨昨日天幕带来的影响,便越是想尽快把人接来,他不止担心天灾,更担心天灾之前便酿成的**。 徐琛能感受到耿大人对他的好感比从前更甚,开口道:“琼州偏远,耿大人若想接家中子孙来此,不如由本王安排些护卫军跟着一块过去接人?” “臣多谢王爷。”耿参立刻应道,他会向王爷投诚不就是为了保全家人。 这世道看着太平,可天幕一出又一出,谁知道往后是什么样子。 一家子都要在琼州住下去,由不得耿参不上心防灾之法,如今不知道降临在琼州的会是什么天灾,亦不知道何时降临,便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了。 耿参做过多年的地方官,在场所有人加起来都不如他的防灾救灾的经验多,周霜霜听着都有些后悔没安排人过来做记录了。 一连讨论了好几天,周霜霜才拍板定下具体方案。 是的,当着琼州官员们的面,最终拍板做决定的人不是琼王,而是琼王妃,偏偏琼王还不反对。 因为天幕,天下人皆知这两口子感情好,王妃的父亲又是护卫军统领,剩下的人就算心里不舒服也不会说什么,没瞧见吗,连王爷都被王妃指派了任务。 徐琛的任务倒也简单,一是写折子请求朝廷安排水官来此修水利,二是为粮仓选址。 后者好说,倒是前者……徐琛不觉得在这个节骨眼上父皇会把水官派来琼州,这会儿恐怕大魏各地都需要水官,父皇定是先紧着人口多的州,琼州的人口在大魏三百多个州里是垫底的,排不上号。 不过,这折子该写还是要写。 “这也太干巴了,你不光是臣子,还是陛下的儿子,好不容易写回折子要多关心关心陛下的身体。”柔贵妃指点道,既是问陛下要人,当然得把陛下先哄开心了。 “陛下从前喜欢你送的桃子酒,后来你离开京师后,陛下还曾跟我提到过。现在虽然没有熟透的桃子,但拿青桃凑数也行,放进酒里泡上,等酒水运到京师,这青桃酒也就泡好了。” 青桃酒和桃子酒能差多少,味道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要勾起陛下的怜爱之心。 徐琛照着母妃的意思改了又改,好好的一封奏折改的像家信。 柔贵妃这才满意:“这么写就对了。” 陛下怜弱,对琛儿也不是没有爱护之心,只是陛下的儿子太多了,会哭会闹的孩子才有糖吃。 徐琛看着更年轻眉眼也更精致的母妃,不由道:“母妃想不想换回自己的脸?我把除王太医外的其他几位太医都打发出去,还有那个叫赵铁的小太监也打发走,府里只留自己人,母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