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摊上也是为了显摆专业,口误就说了出去。再说,文学小说没必要一味追求真实性,本来也不应该拿纪实文学的标准去评判小说,在起名定名上,作家有完全发挥的自由。
再说,王思成本来也不是东右镇的人,不知道桥名变迁也是无可厚非的。
“怎么能不在意?问题就是问题,现在提出来再版还能修改,要不然我还错一辈子呢!哈哈。”王思成丝毫没有生气的意思。
小插曲过后,进入正题,王思成介绍了《歧路有为》的成书情况,并且拿出几箱子的调研材料。为了写出新兴行业的发展情况,王思成参观了很多新型公司,采访了近百个行业创新者,市面上的相关书籍和报道更是一网打尽。
这本《歧路有为》同样倾注了王思成十几年的心血,更呈现着中国新型产业发展的缩影。
王思成还讲了很多创业者的趣事,逗得贝林琪哈哈大笑,又说到创业的艰辛,贝林琪听得入迷甚至流出了真诚的眼泪。
而穆尘时而微笑时而严肃,虽然远没有贝林琪表情丰富但对于一向面冷如霜的他,已经很难得了。
王思成难得见到年轻人,尤其是这个跟自己孙女一般大的女孩子讲故事,他自然十分高兴。贝林琪颇合时宜地发问,完全激发了王思成的谈话欲望,两人聊得不亦乐乎。
看着这一老一少你推我挡的,穆尘也不愿插话,趁着上卫生间的机会出来透口气,正碰到端着果盘的李玲。
“你们来了,家里也热闹起来了。”李玲一脸温柔地对穆尘说。
李玲也是年逾古稀,一头整齐漂亮的白色短发,一身半旧的休闲裙装,简单得体,映衬着主人的斯文和优雅。
“师母,是我们打搅了!”穆尘难得微笑。
李玲一脸慈爱,亲切地说:“你啊!什么都好,就是一脸严肃,从小就是小大人。你父亲最近怎么样?有空的话可以聚一聚。”
“他老人家最近忙着呢,说是要重做一套辞典。”
穆尘的父亲,名叫穆亦峰,是文辞书馆出版社的社长。穆亦峰主持下的这座百年老社,主要以出版辞书、经典名著类图书为主,在国内算得上一等一的权威。穆亦峰比王思成小二十岁岁,但是两个人往来几次,居然很谈得来,之前还相约着一起下棋,所以王思成夫妇也算是看着穆尘长大,把穆尘当自己孩子一样看待。
“你们父子都是工作狂!”李玲接着又问,“这个小姑娘是新来的编辑吧?看着真是伶俐可爱。”
“是新来的,表面粗枝大叶的,主意多着呢!看她和王老师这么投缘,我就放心了。”穆尘说着,不自觉嘴角上扬起来。
“时间好快啊,你都长大了,能带学生了,还是这么可爱的小姑娘!哈哈,行了,我不进去打扰你们,你把水果拿进去。”说着把果盘推给了穆尘,就转身走了。
李玲的话让穆尘有些难为情,对这个空降的学生他本来是没什么好感的,但是职责所在没办法推辞,只能硬着头皮带着,不过还好贝林琪自来熟,跟谁都能打成一片,这跟自己冰冷的性格有个互补,无形中也帮了很多忙。
会谈结束的时候,已经六点了。穆尘和贝林琪婉拒了两位老人的晚饭邀请,悠闲地走出小区。
落日余晖扫在两人身上,两个影子一长一短,和谐地立在一起。
“王老师真有趣,我以为这么大的作家会端着架子,就像我之前见到的那些导演一样,没想到他这么平和,就像爷爷一样。”贝林琪还沉浸在刚才谈话的兴奋中。
“你感觉聊得怎么样?”穆尘问。
“怎么样?很好啊!简直是打成一片啊!王老师讲的创业故事都很有趣。”贝林琪开心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