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就是说皇帝的旨意要么接受内阁的建议,要么接受内阁的监督。 内阁若是不同意,皇帝的旨意便会被封驳。 胡可贞皱眉问:“庞阁老也同意?” 庞佟与狄武襄之间的关系,人尽皆知。 他怎么会同意对狄武襄就地正法的旨意? “哦,庞阁老因为与狄武襄关系太近,避嫌了。”谢世安一脸坏笑。 避嫌? 胡可贞心中一紧。 内阁确实有这样的要求。 若是议事的主题与某个阁臣关系太近,是要避嫌的。 可四大门阀在议论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时可是从来不避嫌。 胡可贞在这一刻感受到了庞阁老的孤独。 独木难支,或许就是这种感觉。 “谢大人,皇上为何要处决狄大都督和杨爵爷?”胡可贞厉声发问。 谢世安闻言呵呵呵的笑了起来。 他清了清嗓子:“天官大人,你是在问我吗?” “我想,你应该更为清楚才对啊?” 胡可贞陡然瞪大了眼睛。 难道是自己先前那道奏疏? 看来泰安帝是因为杨陌和狄武襄放弃大散关而震怒了。 而自己便是那个给杨陌和狄武襄带来灭顶之灾的人。 胡可贞在这一刻感到了深深的自责。 “谢世安,你看不到大散关已经重新回到了大宁手中吗?”胡可贞激动的问。 谢世安摇了摇头:“我不在乎大散关在谁手中。” “我只知道,皇上的旨意是杀!” “失而复得,就能掩盖他们逃兵的行为了吗?” 胡可贞往前走了几步挡在了谢世安面前:“谢世安,那封奏疏是本官所上。” “那时本官只是将所见所闻如实上报,现在发现确实有失偏颇。” “本官已经给朝廷重新上了本,皇上一定会改变旨意的。” “狄武襄和杨陌那是故意撤退引诱敌军,他们如今取得了大胜!” “前所未有的大胜!” “他们有大功于朝廷!” “不可错杀!” 胡可贞说的激情澎湃,他张开双臂似乎要挡住谢世安。 谢世安眼中闪过一道凌厉的目光。 胡可贞虽然不是四大门阀中的人。 但他是个正直的人,这一点他清楚。 他的话,应该是真的。 狄武襄和杨陌有大功? 那这两人,便更加该死! “天官大人,我只执行旨意,不负责猜测旨意。”谢世安冷冷的回应。 “来人啊,把杨陌和狄武襄就地正法!” “你为何一定要杀掉他们?等两日,朝廷必会改变旨意!”胡可贞须发皆张。 谢世安哈哈大笑:“为何杀他们?因为燕国出来调停了!” “燕国的太子说,将两人的人头献出,他们保证白高国撤军!” “你觉得大宁敢得罪燕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