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慈寺远在城郊, 坐落于云雾层生的沉龙山腰中,便是坐马车也要好些时辰。 这沉龙山中统共就两座寺庙,都是香火鼎盛, 百姓们常来跪拜的寺庙。 山腰处是求平安和姻缘的念慈寺,而往东行几里至一处山窝,便是求子嗣与事业的金恩寺。 那金恩寺可谓是大有来头, 百年前的主持是遁入空门不问红尘的开国皇帝,也就因此成了闻名于世的皇家寺庙, 历来皇帝登基后都需得来金恩寺参拜。 借着这皇恩庇护,金恩寺多年来都是香火鼎盛,坐拥不知多少亩良田,山窝处居住的百姓们就这般成了金恩寺的佃户,纵然被压榨着却不敢反抗, 只好搬离了沉龙山。 也因此根本对金恩寺皇家寺庙的地位造不成任何动摇。 金恩寺依旧是京城中受百姓香火最多的寺庙。 常有文人出言讽道说金恩寺里和尚们袈裟上的一颗珠子,都够寻常百姓家活好多年了。 虽有不满,却一时间也寻不出错处, 而且金恩寺里头的和尚甚是嚣张,时常仗着皇恩在上,给前来跪拜却不捐香油钱的香客们脸色看,更有甚者逼着人捐香油钱。 不过所幸时南絮想去的是名声甚好的念慈寺, 若是她想去的是金恩寺,四喜说什么都不敢陪着她前去的。 万一出了什么差错只怕督主会要了他的脑袋, 最近督主也不知在查什么, 连他都鲜少见到督主。 念慈寺里有专门为上山来跪拜的香客们准备好的寮房。四喜有江慕寒给的牙牌,寺里的僧人怎敢慢待,一早便清扫出来一间僻静的寮房。 马车走了好几个时辰,临近傍晚时分才上了山腰, 抵达念慈寺时,已有僧人早已在寺院门口候着。 须发皆白的主持竟是亲自来迎。 寺庙院墙皆为赭红色,外观颇有岁月沧桑之感。 方才至山脚下的时候下起了朦胧细雨,是以这山腰间的古朴寺庙就像是隐没在乳白色的雾气之中,隐约可见飞起的檐角。 摇晃的马车穿过山雾,稳稳地停在了寺庙门口。 迎客的一众僧人中有一位小沙弥好奇地抬起了头,只看见一只好似凝了初冬冷霜的皓腕自帘后探出,搭在了侍女的手心中。 一个窈窕的身影被搀扶着而下,清丽的眉目如画。 小沙弥在看到了这姑娘眼上缠着的白绸,似是被什么刺到了一般,连忙收回了目光低下头去不敢再看。 四喜和侍女们在寮房里安置好之后,天色已是暗了。 山间雨后的气息清新,而屋子里则要闷上许多,但燃着安神的檀香。 待到天色完全黑了之后,念慈寺里派了僧人送来了素斋。 是几碗如意素面和几碟小菜。 时南絮吃着这素面倒觉得味道很别致。 念慈寺的素面向来是一绝,用的笋片都是寺院中栽种的竹林里产出来的,还有素丸子,再泼上一层清香的麻油,入口还有清甜的滋味,确实是不愧于它的名声。 连那小菜也是入口爽滑开胃。 用完晚间的素斋后,时南絮感觉吃得有些多了,就唤来了侍女陪着自己,要她带自己去院后的竹林逛逛消食。 四喜也跟上了,生怕出什么意外。 路过大殿的时候,时南絮还能听到里头传来悠悠的诵经声和清脆的木鱼敲击声,听着就觉得身心都平静了许多。 谁知快到竹林时下起了点绵绵细雨,所幸侍女带了伞,忙打开了手中的油纸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