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玄幻魔法>我妻薄情> 第141章 新内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1章 新内阁(3 / 4)

所少发钱,让他们屯田开荒,改种地去。

这不是改动,而是既定事实,多年来,很多卫所子弟已成农民,根本不会打仗。

军费的大头,用以募兵。

这件事,在泰平十七年的秋天就有了影子,十八年的考试侧面印证,十九年的春天,皇帝终于下定决心。

卫所不行了,可大夏的麻烦还是很多。

北面的蒙古部族分分合合,但没忘记持续骚扰边境,有时候他们互相打,有时候一起打夏朝,什么时候他们统一,汉人的麻烦就大了。

西南少数民族依旧自治,偶尔叛乱,琼州有外国人打打杀杀,东北是女真、高丽时不时出事,东南沿海倭寇、海盗猖獗。

皇帝上位十九年,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藩王子弟,变成大权在握的帝王。

磕磕碰碰的执政生涯中,他犯过错,也做对过,慢慢懂得了一个道理:

我强敌弱,我弱敌强。

君王强势,臣子就会臣服,国家强盛,周围的敌人才不敢乱动。

靖海侯谢云已经死了十八年。

昌平侯已经五十多岁。

他需要新的将领,新的血液,新的强兵。

当然了,计划是计划,募兵不可能一下子取代卫所。

皇帝深思熟虑后,认为北地不能乱动,也没有必要大动。因为寒露之变后,已经梳理过一回,军费勉强到位(特指发到士兵手里),将领也可靠。

改革可以,但没有十足的把握,改什么都不能改北边。

西南呢,也不能乱动,万一触碰到什么敏感神经,让某些部族以为要拿他们开刀就弄巧成拙了。

所以,拿倭寇开刀就很合适了。

但东南沿海,从广州到浙江、江苏,再到山东,海防线这么长,大家都想要钱要人。消息传出去,奏疏一本接一本,都是哭穷喊爹的。

照理说,这事和谢玄英毫无关系,他太年轻了,又没有任何正式的地方军职,可耐不住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皇帝要改革军制。

地利:他人在山东,正和倭寇干架。

人和:干赢了。

--

消息传到光明殿那天,好巧,又是程丹若值班。

她今天的工作,又是给皇帝捧私印。

荣安公主已经出嫁,今天的活计是给嘉宁郡主添妆。是侄女,不是亲闺女,皇帝就很随便,印都是石太监盖的。

皇帝正在翻奏本,看到昌平侯的最新消息,大喜过望:“三郎可真没辜负朕对他的期望。”

他笑着对石太监说:“他把江龙杀了。”

程丹若思考:这是谁?

“二江为祸多年,总算恶有恶报。”石太监笑容满面,“恭喜陛下,海域大平之日为期不远矣。”

皇帝笑笑,却也道:“此言差矣,少了一个,另一个只会更难打。”他皱眉,复又松开,“不过有此一事,东边能安稳一段日子了。大伴。”

石太监躬身:“是。”

“替朕批复,让三郎先回来。”皇帝道,“一去小半年,也苦了他了,年都没回来过。”

石太监道:“谢郎替陛下分忧,定是甘之如饴。”

“他真是长大了,不枉朕疼他一场。”皇帝挺高兴,感叹道,“也好,有了这功劳,别人也不会说闲话。”

瞥见桌上给嘉宁郡主的恩旨,倏然想起什么,“升了官,也好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