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夫人在平江伯府的一番话, 虽然有些微妙,但绝对是扎扎实实的人情。 家世固然重要,名声亦是无价之宝。 孝顺的名声, 哪怕实际上比不了总督爹、县主娘, 只不过是个轻飘飘的名声, 但谁都必须夸赞她。 这是政治正确。 程氏出身贫寒?她孝顺。 程氏只是义女?她孝顺。 程氏其貌不扬?她孝顺。 程丹若在陈老太太跟前做牛做马, 足足五年, 终于换来了一层金身。 镀金也是金啊。 柳氏心里的五分愿意,勉勉强强爬到了七分, 堪堪及格。 但有一个问题, 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聘礼都下了, 她还没见过儿媳妇。 可深宫内苑, 无召不得入,能光明正大进宫的日子, 只有正旦和冬至,命妇进宫朝贺,或是二月的亲蚕礼。 再不然,只能等丧事了。 目前, 太后、太妃都活得不错, 柳氏再心急,也无计可施。 反倒是谢玄英, 他的封赏下来了, 须进宫谢恩。 皇帝对他一向慷慨, 这次又是扎实的军功, 半点不吝啬, 直接升他为京卫指挥使司的指挥佥事, 正四品。 看起来只是升了半级, 其实不然。 京卫指挥使司统辖京城卫所,也就是全部的亲军,涵盖亲军二十六卫,也就是不属于五军都督府,直属于皇帝的兵马,还有隶属于五军都督府的三十三卫。 总结:单位很好,前途无量。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金银田庄等财物,这姑且不说,皇帝还给他安排了一个新差事。 去翰林院修《典录》。 《典录》的全称是《夏典录》,于开国初便开始编纂,历经二十余年方成,聚集了千年来众多文献,前后共计三千余人参与。 但随着时间流逝,一些书籍老化破碎,新的书籍源源不断出现。因此,每隔几十年,就要主持修撰一次,重抄破损的旧书,增添新书。 这当然是一门苦差事,抄写必须一字无误,且必须用台阁体。但重修《典录》的活儿,一年前就开始了,如今已经干得七七八八。 此时加入,干几个月,就是一笔极其光鲜的履历。 皇帝厚爱至此,谢玄英当然要谢恩。 那日,他走过九曲桥,绕过回廊,就看见殿外的廊下,程丹若正靠在朱红的廊柱下,低头刺绣,背后,太液池的莲花微开,垂柳扬起翠绿的枝条。 湖水波光粼粼,清风四来。 场景很美,但谢玄英总觉得哪里不对,定定看了两眼。 她似有所感,看过来。 四目相对。 程丹若欲言又止。 谢玄英敏锐地察觉到不对劲:这可不像是喜悦期待的样子,她一脸为难,该不会想反悔吧? 这万万不能。 于是,假装没瞧见她,目不斜视地走进殿内。 皇帝清清嗓子,若无其事地离开窗边,和蔼地问:“怎么不说两句?定亲了,说两句也无妨。” 谢玄英不动声色:“定了亲才更要避嫌。” 道理很对,皇帝也不强求,转而问起别的事。 “和朕说说谭祥。” “是。” 谢玄英虽然推辞了皇帝领兵的建议,但也始终关心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