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都市言情>阿坊和他的朋友们> 137、大阐约院1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7、大阐约院12(1 / 2)

在理论理解的困难之外,还有更大的理解困难,也即“利益”的阻碍。  探索者的认识,是“触犯了现实团体利益”的,因为利益的关系,所以不能够承认其正确的理论。  正如《模范书》中所讲的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行不义的因为其行为而不能行真理,正是如此,因追求利益而不顾真理,故而“拒绝接受”探索者的看法。  那么探索者的看法是如何“触犯现实团体利益”的呢?  原因很简单,世间大多数的宗教团体,都有一个共同的、也极其恶劣的“行为趋势”,即“对真理的垄断”。  因为以“独家解释权”来“垄断真理”,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乃至政治利益,所以一个个的教派对此趋之若鹜,声称自己掌握的是绝对真理,并将自己规章制度。  所信体系中与其他教派不同之处拿出来作为真理的依据,但可笑的是,通常此类的不同往往是一些毫无实际意义的仪式差别。  比之略好一些的是“修炼方法”的差别,但修法的差别本就是因人而异,只有是否完备。  原理是否正确的不同,并不存在对所有人都适用的具体修法,可这一简单的原理却往往被故意“忽略”。  可是对《乌斯探索者》中两种不同意见的讨论,无论谁胜谁负,都会引发人们对此一间题的思考,不利于各教派的“垄断”,于是众派便对此意见进行压制或是曲解,力求维系其垄断。  回归到院主的题目,答案是什么?  古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真相十分简单,就是“真理的要求,是祂的追随者主动地构建良序社会和提升自我(我愿如壮年的时候,那时我在帐篷中,你待我有密友之情;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见到了你),并非枯守律条(探索者按期打发人叫儿女们自洁,清早起来献燔祭),所以祂会以相应方式引导(苦难,使得探索者明白力量不是来自于对律条的枯守,而是真心的喜悦和为追求真理而主动地做事)追随者向此方向(良序社会-《至尊宝书》第38章关于有序世界的描述,自我提升--《至尊宝书》第40章第 7-8节的问题,使自己要顺从真理而不是自己的私欲)努力和发展。  所以,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探索者所受的困窘,其原因确实并非是他犯了罪。  也就是说,其三友所讲是错的,真正的原因是探索者没有如之前那样主动作为,而是成为了一个“枯守律例”的人。  是心灵对真理的疏高,是行为对社会的无益,沦为了献祭等等规条,失去了曾经的活力。  所以探索者之误在于没有积极主动追求真理并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而非“犯罪”。  由此得出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三友和年轻人对于真理的认识不如探索者,“高高在上。施行审判、掌握绝对权力”的确是真理的属性,所以三友之言并非是错,也是“对”的。  但因为对真理的认识不全面,所以“不如”探索者。  探索者所述的“真理与人同行,拯救的过程中与人争辩”,才是对真理更深一层的描述。  其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寓意为真理的“上天”在风中回答探索者,亲目为他指明了自己和正道。  《乌斯探索者》自三十八章至结尾,看似是上天在显示自己的能力,但其核心只有一句话“向探索者展示自己的存在,并表明愿意与人交流”,由此坚定了探索者的意志,便之对真理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由此推论出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探索者晚年困窘的人生来源于心灵对于真理的疏远。  以及“义”的定义并非简单的遵守律条,而是“追求真理”,一个耽于安逸的地主不是真理的追随者,一个“以真理为灯照在头上,行过黑暗”的开拓者,才是真正的追随者和“义人”。  通过这场苦难,探索者对于真理的认识百尺竿头更进一层,在文章结尾,探索者的家产比之前更多,而这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他自己再次通过追求真理的奋斗所得。  此过程在故事中没有详细描述,但一定是艰苦却又激动人心的一段经历,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