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县城后,他直奔高升书肆,从王掌柜这里打听到县城看病最好的郎中,又借了一两银子。
王掌柜犹豫了一下,去柜子里给许故取了钱。
他不舍的看向了手中的银子,咬咬牙,递给了许故。他是个生意人。之所以决定借给许故银子也是在赌,赌许故的人品,赌许故将来会飞黄腾达。
看着手中的一两银子,许故紧紧握住了:“王叔,您的恩情我此生不忘,以后若有用得上我的地方,您尽管提。您放心,这钱我绝不白借,下个月我定双倍奉还。”
说着,他把借条递给了王掌柜。
朝廷赋税增加,今年收成又不好,民不聊生,家里都过得不好。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人愿意借钱,当真是天大的恩德。
王掌柜看向借条,他没有接,而是说道:“钱不着急还。你先去请郎中给你爹治病。还有两三个月就要科考了,你当把重心放在这件事情上,钱等你考完后再还也不迟。”
闻言,许故深深地朝着王掌柜拜了一下,放下借条,转身朝着医馆走去。为了能尽快回到家,他花了二十文钱,叫了一辆驴车,带着县城最好的郎中去了村里。
郎中到时,许大木已经烧得人事不知,比一个时辰前还要严重了些。
郎中不仅没走,反倒是细细为其诊治。
许故端详着郎中的神色,心渐渐放松了几分。郎中这般认真,想必是有的救。
等郎中把完脉,孙氏忍不住问道:“郎中,我家老头子的病怎么样了?”
郎中:“老人家染了风寒,抓几副药吃了就没事了。”
听到这话,全家人总算放心了。
县城的郎中果然医术高明,许大木吃了两副药之后,病终于渐渐转好了。
许大木熬了过来,其他人运气就没这么好了。陆陆续续的,许故又听说了附近有人冻死,或者饿死。经此一事,人人都羡慕许大木有个好儿子。
有人对孙氏说:“你家儿子从前在县城也没白应酬,竟能借来那么多钱,请这么好的大夫。”
孙氏:“我儿自然是天底下最厉害的。”
这日,许大木能下床了,他坐在院子里看着明晃晃的太阳,低声道了一句:“今年的冬天,真冷啊。”
看着瘦了一圈的许大木,许故不止一次思考,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想到这几个月死去的乡邻们,许故呢喃道:“是啊,真冷。”
当晚,许故没有看书,也没有抄书。他没点油灯,坐在椅子上在黑暗中思考了很久。
老天给他这么一个机会,让他来到了这里,难道他就只能读书养活一家人吗?难道他只能改变自己一个人的命运吗?
不对,他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做得更多。
他专业虽不是农学,却也读过十几年书,在现代生活了三十年。现代那么多先进的知识,总有一些适合这里。
睡醒之后,许故没再像往常一样读书,他在思考抵御严寒的方法。
如今天气寒冷,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的是如何驱寒。
现代人驱寒的方式是空调、暖气、烧炭的炉子,空调不可能,后两者又太费钱,都不现实。
想了许久,许故也没想出来法子,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此刻他心中烦乱,书也有些看不进去。他抬头看向了窗外。
外面,赵香菊和敏儿正抱着被子往外面走。
孙氏小声问:“你俩咋抱着被子往外走?家里不是有绳子可以晒被子吗?”
赵香菊:“娘,晒院子里的话会挡住光,二弟就看不清书了。”
孙氏瞥了一眼儿子的房间,赞赏道:“还是你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