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 这一次,李白终于成功了。 得了玉真公主的引荐,唐玄宗称赞李白的才学,特地宣旨命李白前去大明宫。 于是有了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① 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一展抱负,可以成为那个梦想中的自己。 可唐玄宗只让李白当一个御用文人。 “供奉翰林。”李白摘下腰间的酒葫芦,痛饮几口:“供奉翰林!” 他笑得讽刺。 却依然在醉生梦死中写下“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② 写下那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③ “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大笑,笑容却满是讥讽和哀伤。 这不是他想要的仕途。 更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如果说,贵妃是唐玄宗妆点大唐盛世的一朵芙蓉花。 那李白在唐玄宗的眼里,不过是绘画这朵芙蓉的人。 “当一位皇帝都只沉迷享乐的时候,这个国家是挽救不了的。至少,在他的手中无法挽救。” 李白红着眼,低声对姜烟说:“你看懂了吗?” 姜烟抬头,看见被赐金返还的李白,骑着马飞驰出长安。 他像是一只重新飞入天空的鸟儿。 明明自由,却又充满荒诞悲哀。 姜烟看懂了李白的无力和憔悴,谁说他只知道喝酒,只知道醉? 清醒的看大唐走向颓势与在醉中与大唐一同走向落寞。 李白选择了后者。 从长安离开后,他仿佛顿悟了一般,匆匆见过了孩子之后,一头钻入了山中。 他从前出山入世,如今入山避世。 这一年,李白遇见了杜甫。 两个相差十余岁的人,在东都洛阳相识,又约定秋日在梁宋再见。 此时的李白,闻名于大唐。而杜甫,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 杜甫也在这一刻出现在幻境中,揣着袖子与李白站在一起。 两人从外观上,其实看着特别不和谐。 可实际上,这两人本质上却是极为相似的。 李白的成长环境和脾性,更随性自然。 杜甫的家世也很不错。 祖上赫赫有名,祖父杜审言在唐朝时也是颇具盛名的大家。 杜甫家中与杜牧更是有着七拐八绕的亲戚关系。 族谱往前翻,两人还是同一个祖宗。 五六岁便见过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听过李龟年的歌声。 年少时爬个山都能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④ 英姿勃发的青年杜甫,遇见了虽然遭受官场挫折,却依然充满乐观的李白。 就像是彗星撞地球,两人一见如故,在洛阳把臂同游后,在梁宋更是撒欢了玩。 李白带着杜甫爬山,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 累了便以地为床天为幕,渴了便喝山泉水,饿了山中还有野兔子和野果。 两人无话不谈,还遇见了高适。 “那是我此生最快乐的时光。”杜甫看着流连山中风景的自己,笑着对李白道:“能够与太白相识,是我人生大幸!” “亦然!”李白也点头。 姜烟看着在幻境中“重走年轻路”的两个人,提着裙子跟在后面爬山。 这个年代的爬山,跟姜烟在现代爬山那完全是两个概念。 “我这哪里是经历幻境?分明是在吃狗粮。” 刚吃过了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的。 如今又开始吃李白和杜甫的。 “不对,李白这是第二次了!之前和孟浩然也是这样。”姜烟站在半山腰,裙子都快被她折起来绑在腰上了,看着健步如飞的李白和杜甫,再一次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体素质。 幻境中,李白和杜甫不仅在梁宋爬山。 两人分别后,很快又在东鲁重逢。 再东鲁又进行了一次爬山、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的过程。 看得姜烟傻眼。 她是个大俗人,实在是不知道整日里往山里钻是有什么乐趣。 可李白和杜甫就是做得非常有滋有味。 两人穿着短打,就像是两个入山采药的大夫,凑在一起观察草药的时候,一个比一个激动。 好像从前那个对大唐靡靡无可奈何的李白,消失在山林中。 谪仙人的骨,又出现在他的身上。 而杜甫,也在这一次次的寻仙之旅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他们在崇山峻岭中分别。 他说:“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