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章(2 / 9)

。"

这个还有什么好处?

宋知婉道:“海水稻的生育期低,晚种早熟,现在是这个产量,可未来如果能技术上去,一年下来,差不多可以收成三次,而且之后,几乎不需要施肥杀虫了,这些涨潮后的海水就能够帮忙完成了,除此之外,稻苗的生长速度也很猛,再生的能力也很强,生命力顽强,它是比普通水稻高的,所以不用担心会收成不了的情况。"

说句难听的,那就是没有普通水稻那么娇气。

它自己就能野蛮生长。

一般来说,收麦是一年两次,按照普通稻田亩产二百五十公斤来算,一年两次,那一年下来的亩产就是五百公斤,而海水稻一年下来三次收割,那就是四百五十公斤。

算起来也就跟普通稻田相差了五十公斤!

按照如今经济计划粮食定量,每个人是三十斤一个月,一年下来那就是三百六十斤,这个算的是成人,一亩地就差不多能养活两点五个成年人一年,这边有着上万

亩地,除去其他的一些地,至少有五千亩地是可以用来种植粮食的。

算下来,就是可以养活一万两千五百人。

这个数字还不惊喜么。

西郊这块地说起来大,其实并不大,这样的盐碱地,在华夏算起来,大概有十多亿亩,就算其中附和条件能够种植的只有一亿亩,按照这么下去,也能够养活上亿人了。

当然这个数据算起来,肯定是有水分的。

这是非常憧憬的一个现状,事实上这个产量能不能有三次,每一次是不是能达到一百五十公斤,或者说各方面外界因素之类的,都是不能确定的。

每一季度的收成,肯定是不同的。这是比较新的品种。还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王英和姜雪儿互看了一眼,这是宋知婉再给孙主任画大饼啊。

果不其然,孙主任听的都燃起来了,这要是真能种植这么多,那就能让国家实现温饱了啊,他激动的满脸通红。

"好好好,要是真的能这样,那你们西郊农场,可就真的办了件大好事了。"

宋知婉画完饼,又开始道: “我觉得呢,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王主任也一直都在这方面比较下功夫,那些思想改造的人,全都放到这里来,又能够帮助老百姓吃饱饭,又能够体会到国家的良苦用心,这自然是再好不过的,对了,您再尝尝这个孙主任。"

孙主任现在是被宋知婉那画的大饼给惊艳住了,自然是她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听宋知婉说尝一道自己没吃过的菜,二话不说就吃了。

是凉菜。

还挺新鲜的,他有些好奇, "这是什么菜。"

"这个就是我们农场的第二个武器了,种植在盐碱地上,能够吃掉地里的盐分,绿化环境,炒菜吃,甚至还能够喂养牲畜。"宋知婉笑着介绍。

这是宋安清和各位大佬一起研究出来的。

前些日子,王英在宋安清给的名单下,大老远的要了不少大佬往这边下放。这天才就是天才,一段时间就把盐地碱蓬给研究出来了。孙主任果然对这个又感兴趣了。

宋知婉对着一顿忽悠,孙主任当即道: "这得批,一定要批,回头让王主任去批,她得支持你们的工作。"

既然

这能够当饲料养牲畜,当然要批下来了。宋知婉高兴了。

有肉吃了!

这个孙主任本来是想要来找南城的错误,想着要狠狠的批评一顿南城的,来了一趟农场就完全没这个心思了,基本上是宋知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