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雨后是采蘑菇的好时候,七月才进山没多远,就发现了它们的踪影。因为长时间没人进山采摘,这些蘑菇获得了充足的生长空间,可以说是一发现就是一大窝。
七月能确切认出来的蘑菇种类不多,就只挑着自己认识的动手。雨后的蘑菇一朵朵水灵灵胖嘟嘟的,采的时候还得小心,用力稍微一过就会坏了品相。
不影响吃,但不好看,送人或者拿去卖就不大合适了。
青头菌、鸡油菌、牛肝菌、鸡枞菌......雨后的山林简直就是一座宝库!
采蘑菇是件很容易上瘾的事情,七月一不小心就上了头,直到感觉光线越来越暗了,才发现她已经深入林中太远了。
放在以前,除了传统的跑山匠,一般人都不会进入到山林深处。这里保存着完整的野生环境,没有经过任何的人为开发,周围郁郁葱葱全是树,阳光都无法穿透密密麻麻的枝叶,显得阴暗幽深。
同样的,这样的环境也特别适合菌类生长,长出来的蘑菇都比别处要大要多。腐败的树木上冒出一串串木耳,顶着花盖的香菇,她甚至发现了好几支伞盖半圆,通体赤红的灵芝!
七月把灵芝小心的采下来收好,就算她不懂什么中药,也知道灵芝,尤其是野生灵芝是好东西,能够补身体的。李阿婆年纪大了,应该会需要的吧?
空间里已经堆放了好大的一堆蘑菇,光是收拾干净就要花不少时间。七月决定折返,却又在回程途中发现了更多的惊喜。
那个挂满了毛刺球的是板栗树,有的栗子球已经裂开了口,露出了里面外壳油亮的板栗。
看到板栗,脑子里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糖炒栗子、板栗炖鸡等等。七月遗憾的看着高大的栗子树,树太高了,她也没有带上工具,今天看样子只能放弃了。
且让它再长几天吧,晒上几个大太阳,成熟度更好吃起来更好吃。
来的时候只顾低头捡蘑菇,没去留意周围的环境,回去才发现,这一带居然还有不少的果树。别的她不认识,但柚子树和橘子树非常好认,它们枝头挂满了果子。
这应该是原来村民们种下去的,后来他们搬走了,种下的果树却还留在这里,一年年长大,如今已经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昨夜一场冰雹,树上的果实被打落了不少。
橘柚成熟期都在秋冬季,这个时候,果实表面已经开始由青转黄了。树底下被打落的众多果实中,有的被冰雹砸的不成样子,也有的并没有什么伤。
七月捡走了保存相对完好的果实,没去碰树上幸存的那些。她能为了一树枇杷等到来年,当然也不在乎为了柚子橘子等上个把月。耐心足够,才能吃到最甜美的果子。
刚采回来的蘑菇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把腐烂、太老、招蛆的蘑菇挑出来,蘑菇上面沾着的腐叶、泥土之类也要处理掉。
蘑菇的吃法很多,同一种蘑菇鲜的干的口味也不尽相同。今天太阳好,有微风,是个晒蘑菇干的好天气。
晒蘑菇干很简单,剪刀减掉蘑菇最底下的黑色尾部,菌褶朝上摆放在大竹筛上,放到光照好且通风的地方就行了。晒制的过程中除了要经常翻动,还要注意天气,傍晚或者阴天都要收起来,避免受潮。
但她并没有竹筛,就在村里找了一片还算平整的水泥地,打扫干净了摆在上面。
竹筛没有可以用水泥地代替,竹篓总得有一个,否则要怎么解释蘑菇是怎么带下山的?
七月带上刀去了竹林,这几年没人挖笋砍竹,竹子生长的有点过分拥挤了,砍掉一些反而更利于竹林的生长。
有些竹子根部还冒出了穿着小白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