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 章(1 / 3)

柳卿在父母的屋子里找到了一把板胡,这可是戏曲必不可少的乐器,对一台戏来说,没有胡琴琴师和司鼓鼓师是不完整的。

她自己可以拉板胡,至于敲鼓,就让柳烨敲竹筒暂代一下。

有了计较之后,她便准备将戏曲当做“商品”来运营。

首先要找到市场需求。

这是一个讲究忠孝礼义信的古代,这五个字就很能概括当下的需求。

再结合柳卿当下的境遇,选什么题材的戏曲出来推广,便呼之欲出了。

“祖母,我准备排一出河北梆子《墙头记》,需要你和弟弟配合我演出,”心里有了成算,柳卿便竹筒倒豆子将这出戏讲给柳奶奶听,后者一开始满脸惊讶,不过越听就越是惊喜,进而连连点头。

“咳咳,需要祖母做什么?”柳奶奶费力的撑坐起来,“就是拼了我这把老命,也要帮我的卿卿弄好这个《墙头记》!”

柳卿稳稳扶住祖母,轻柔的说:“您只需要坐着别动,其他一切,都交给我。”

她先让弟弟去找个搭戏的小伙伴,报酬是两张饼,给他们两个小孩子的戏词也非常简单,就几句大白话的事。

柳烨找来了玩伴六子,在吃下柳卿一张饼之后,六子已经将台词全数掌握了。

之后,因为没有钱买假发等头面,柳卿就找了一张纸裹在头上当全顶,画了一些线条充当白色发髻,又用画了胡子的纸当髯口贴到下巴上,这就准备开戏了。

此时天近黄昏,日头将落未落,忙碌的一天的人们正是要回家休息的时候。

“吱吱呀呀……”板胡声震四野。

“梆、梆、梆、梆……”敲竹筒的声音清脆的传了开来。

紧跟着,就是高亢昂扬的一个少女声音。

“列位乡亲来听戏,听我讲个木匠事,老汉姓张妻早亡,拉扯两儿不容易,”柳卿一边拉板胡,一边口齿清晰的讲述了一遍《墙头记》的故事梗概,“两儿都不愿把老父养,将父撮于墙头它真稀奇,真稀奇!”

边关贫寒,百姓没有娱乐项目,早先柳老爹在世的时候去街头说唱,偶尔还能听个稀罕,在柳老爹去世后,人们已经许久没有听到过说唱了。

因此,柳卿刚开了个腔,身边就围了一圈人。

她此刻就坐在小院大门口,自己拉板胡,弟弟敲竹筒,找来的帮手六子则专心的吃饼。

大家看到柳卿打扮成一个小老头模样,都十分稀奇,以为会听到一出滑稽唱段。

谁知柳卿将故事说了一遍之后,便用河北梆子腔开唱了:“

老来难呀老来难,少年莫把老人嫌……”

河北梆子高亢激昂,非常适宜表演动人愁肠的悲情唱段,她选的这一段《老来难》唱段,唱的便是老了之后的万般辛苦和无奈。

在《墙头记》这出大戏里,张老汉辛苦一辈子将两个儿子抚养长大,又给他们娶妻成家,老了之后却无法安度晚年,反而因为两个儿子互相推诿照顾老人的责任,而被扔在墙头不管,心境之悲凉,遭遇之凄惨,很容易引人垂泪。

果然,虽然大家从来没听过这种唱段,但还是很快被柳卿带进了戏里,已经开始有人听得红了眼圈。

到柳卿唱完这一段,已经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好几圈人。

这个时候她便对弟弟和六子使了个眼色,两个小孩就站起来,假扮戏中两个不孝子。

一个说“爹该大哥管”,一个说“爹该二弟管”,两个小孩演得煞有介事,就是其中一个手里还有半张饼缺着口,看上去颇为滑稽。

围观众人登时被他俩逗笑了。

然而等柳卿再开唱《墙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