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听着天幕说到这里,还是忍不住一叹。想要避免其后那些衰落以及遗憾,现在所作的决定,可一定要施行下去才行啊。 【对于明清时期中医的发展,大致是这个趋势。】 【当然除了李时珍等人外,也不是没有涌现出其他医者及其相关的医学贡献等。】 【还有明清时期温病学的发展,即各种外感急性热病,总称温病,分为传染和非传染两种,过去人们常分不清温病和伤寒,从宋朝开始,医者逐渐发现温病其实“自成一派”,再到明清后,温病才逐渐从伤寒杂病理论中分离出来。】 【由此形成了温病学体系,而温病学也发展出了温病派,并且逐渐取代了以前的经方派中医。】 【经方派中医的代表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张仲景,主要是指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中收载的200多首配方……而经方则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 【明清以后兴起的温病派以及时方派,即张仲景以后医家所制之方一般为时方,逐渐形成了主流趋势。】 【一直到2003的非典以来,我国的经方中医才开始有复苏的迹象,这个大家了解一下就好。】 【不过总的来说,经方是我国古代使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也是我国中医药学中规范性最强的核心内容。】 【这些配方历经数千年大样本的检验,配伍规范严谨,疗效显著可靠,不仅是中医治病救人的有效手段,更是中医学术传承的重要载体,所以无论那种中医学派,应当是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才是,而不是拘泥于某一种派别和形式。】 "非典是什么?" 听到这里的时候,老五朱楠突然插嘴问了一句。 老三朱榈指了指资料库: "这里面也有相关资料,你看看不就是了。"朱楠哦了一声,就要去看,结果又被人揪了一下。老二朱横啧了一声,拽住朱楠胳膊: "天幕说了这么多,你怎么就关心这两个字?" /> “我当然有在听着,不就是监督和培养相关人才,办学是最好的办法,大哥总揽全局,负责协调相关,你们和我听着办事不就行了。”朱楠回答得理直气壮,反正说什么他做什么就是了。 "那你自己没有想做的?" 朱棣攥攥拳,眼睛发亮,他可是有想大展拳脚的地方,而且是字面意义上的那种。朱楠想了想:"这个嘛……" 【说起明朝这时候的医学发展,还想给大家再介绍一位特殊的人。】 嗯?什么人? 历朝历代下,有不少人都好奇起来。但是天幕并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而是竟然放出了一段画面。 画面之中有两个长着胡子的白头小人,一个标着医圣,一个标着药圣,看来就是万密斋和李时珍了。 两位医者正在叽里呱啦的探讨医学,其实是在争辩究竟是医圣称号更加厉害,还是药圣称号更加厉害,他们不要齐名,要选出一个第一来,而就在这时,突然又跳出来另外一个小人。 这小人插足到两人中间,昂首挺胸,撅胯叉腰,老神气了。 “我也来和你们比比。”小人说道。 万密斋: “你是医圣?”小人摇头。 李时珍: “那你是药圣?” 小人再次摇头。 万密斋和李时珍:“那你和我们比什么?” 小人腰叉得更厉害了: “我不是医圣,也不是药圣,但我是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