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五,清明节。
学校放假,李之要回绥宁给外公外婆扫墓。
她是跟着外公外婆长大的,自从两位老人去世后,所以每年清明都要回去。
在墓前和外祖母说说话,谈谈最近的情况,让她老人家不要担心自己。这是李之一定要做的。
前几年陈寻也回。给他奶奶烧纸。
两个人有着相同的默契,每逢清明便回家祭祖。
四月初三,李之准备去找陈寻。问一下明天是否还一起回去。
心里想着这或许是二人破冰的一个机会。
有手机号码,没打。
存了心思的,因为半个月没见着人了。
话说的再狠,还是想人。想知道他有没有思念自己。
京市的每一条大街上都种满了法国梧桐,四月就会结绒。
飞絮漫天飞舞,直直的往行人的鼻子眼睛里钻。
让人心烦。
李之怕这些柳絮状的东西,总是觉得会随着呼吸进入肺部,太不卫生了。
痒痒的,让她的鼻子不舒服
李之带了蓝色的外科口罩,穿了套淡绿色的早春套裙,蕾丝裙摆。挎了个同色包包。脚上踩了双白色圆头高跟鞋。
漂亮又娇俏。
引得路人直回头。
李之赶到甫外总院,门诊部坐满了病人,个个都带着口罩。
却不是为了挡住讨人厌的梧桐飞絮,而是因为最近几天,京市的疫情又变严重。
自从两年前。这个病就一直没断过。传播性强,致死率高,家里有老年人的都很小心。
大厅里的病人都是很早就赶过来的,或许六点钟就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只为了看医生。
他们或焦急,或沉默,或麻木,或嘶吼的在医院大厅里。形形色色,世间百态。
李之不知道陈寻每天面对这些病人是什么感觉,但她觉得很窒息。
每天都有几条,甚至几十条生命从眼前消失,让人感慨世事无常。
人人都说生老病死世间常态,人人都不想认命。所以医院就汇集了这些不甘的灵魂,或为自己,或为他人。
医院是最简单的地方,也是最复杂的地方。
不需要导医小姐姐的帮助,李之能找到心外科在哪里。
安安静静的坐在诊室外的椅子上等,等着最后一位病人看诊结束。
李之不想再次耽误陈寻的时间,把有限的宝贵的时间留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或许可以帮助到多一位病人。
十一点五十三分。
最后一位病人出来。面上是劫后余生的欢喜。李之看到也觉得高兴。
李之准备进去。
却听到了一个清澈的女音。好像在诊室里面说着什么。
陈寻走出来,身边还有一位女医生。
女医生很纤瘦,但却很有精神,鹅蛋脸,白皮肤,中长直发。穿上一身白大褂,显得可靠又干练。
对比起来,李之反而像一个故意装嫩的阿姨了。让人心酸又尴尬。
李之停下脚步。
女医生正朝着陈寻说些什么,面上带笑,看样子心情不错。
陈寻一边点头,一边微笑。
看到诊室外站着的李之,二人停住了脚步。
女医生以为她是来看诊的病人,善意的提醒道“这位病人,上午看诊已经结束,你下午早点来吧。”
李之点点头,没动。她想知道陈寻怎么说。
女医生皱皱眉,以为她没听清,想再重复一边自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