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流,如今凭借一部《莫娣》而广为人知,她肯定要请张叹等人吃饭,有知遇之恩。 正好今天是个机会。 人的际遇就是这么神奇。 “刘姐怎么还吃饭去?我们不是定了两点钟的动车吗?”摄像问身边的记者同事。 记者同事瞟了他一眼说:“你一张动车票的钱能够买到和张叹吃饭的机会吗?” 摄像想了想,摇摇头,说:“不能。” “你都知道不能,刘姐还能不知道?” 记者同事说完就走了,觉得和摄像呆在一起,时间超过一分钟就会脑子变成浆湖,成为大傻子。 摄像扛着设备赶紧跟上,补充道:“不是一张动车票,而是三张。” “……滚~” 摄像不滚,而是紧紧跟着他,并示意他看不远处的一个小孩子:“你看那个小孩子,黑眼圈,胖乎乎,像不像熊猫?” 记者看了一眼,他记得那个小孩子是跟着张叹等人一起来的,好像叫榴榴来着。 还别说,真的像熊猫,哈哈。 两人也一并受到了邀请,一起吃午饭。 离开莫娣文化展馆后,一行人便直奔饭店,这时候已经十二点多了。 饭店是赵馨找的,不是什么大饭店,更像是私厨,胜在环境优雅安静。 据赵馨介绍,这家饭店的厨艺非常好,尤其是做的本地菜很赞。 不是当地人,很少能找到这的。 菜早就点好了,众人一到,落座后便陆续上菜。 期间刘燕和姜老师聊了起来。 她说起自己正在做的另外一档纪录片,讲的是蜀绣,那天她无意中看到了姜老师家里的蜀绣,得知姜老师擅长蜀绣,便出言邀请姜老师在她的纪录片里出镜。 姜老师受宠若惊,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她虽然刺绣几十年,但是从没想过上电视,不认为自己的水平能上电视。 这个刘燕为了建立和张叹的私人关系,可谓用心良苦。 你不能说她不着痕迹,但是却能落在点上。 姜老师嘴上拒绝,但是心里是很喜欢的。 蜀绣和剪纸是她的强项,要说不想讲一讲自己的心得,那肯定是违心的客套话。 “您放心,这个纪录片会邀请很多人出演,您是其中一位,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上镜时间大致是三四分钟。”刘燕说道。 她的话既是说给姜老师听的,让她不至于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也是说给张叹听的,以免造成他误会,所以事先把事情说清楚。 姜老师心里确实轻松了一些,但是依然没有答应,直到张叹说话,鼓励她上镜,她才答应下来。 张叹说了话,姜老师心里才有数。 她一大把年纪了,很多事情虽然没经历过,但是看得透,当然知道这位省城来的大记者邀请她上镜,肯定不是看在她的手艺上,起码不全是,更多的是张叹的面子。 姜老师最怕这位记者有求于张叹,才让她出演纪录片。 “你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张叹询问刘燕,又是采访莫娣文化馆,又是做蜀绣纪录片。 “我确实对这一块很感兴趣……” 不仅是刘燕对传统文化感兴趣,而且她所在川蜀电视台也很重视,这些年来,川蜀电视台一直很重视传统文化的宣扬。 “我们台是穷台,没有钱请明星,所以只能另辟蹊径,从节目内涵上挖掘新天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