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不是卫康太嚣张,而是现实实在是太顺利了。 无数的青年壮汉,要死要活的非得上十八山,就觉得在十八山能有口饭吃。 “就收了俺吧,俺特别能打,而且俺不怕死,只要给俺十斤米,不一样八斤面,俺愿意为大当家的付出生命…” 像这种嗷嗷叫的人,可很多呢,在他们眼里,为了吃饱饭,为了让家人吃饱饭,为谁效命不是效命。 不要跟普通老百姓说:‘你有忠君爱国之类的屁话。’ 老百姓姓忠君爱国,也没看见国家或者是皇上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所有的矛盾聚集到一起,当灾难到临时,老百姓饿着肚子的时候,老百姓所有的想法就是填饱肚子。 只有填饱肚子,老百姓才可以开始胡思乱想,想一些其他的事情。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朝廷还有文武百官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愚民,就是要让老百姓一直是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让他们吃不饱穿不暖。 只有半饥半饱的状态中,老百姓没有其他的想法,一心一意的就想种地,就是想吃个饱饭。 什么开阔视野,学习什么工匠技法,通通都是为了吃饭。 所做的一切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填饱肚子,从早到晚吃顿饱饭,这辈子不受饥饿,自家的孩子又有田种,也能吃饱饭。 冲上凉州十八山的年轻的小伙子们,也是被逼无奈了。 他们自觉自己是家里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牺牲自己一个。也能够幸福一家人。 尤其是凉州十八山传出来好消息,新来的大当家的,又管饭又给银两,背后肯定有人! 老百姓们没有什么远视,也没有什么境界,没有什么大局观,通通没有。 老百姓们心中想法:就是我来了想吃顿饱饭,你招收我,我给你卖命,管你是谁的人! ‘有奶的就是娘,有粮的就是老大!’ 在这缺粮的时候,‘卫康’手里有粮,手里有银子,立足于不败之地。 至少在凉州老百姓只要一想到能吃饱饭,首先想的就是土匪。 乌泱乌泱的好多年轻人,非得上凉州十八山,就非得认土匪当大哥。 * ‘卫康’整个人都已经狂了,这就是人心所向。 而且他也看到自家干爹送来的信,当然还有一封顾慈送来的骂自己的信。 对于顾慈骂自己的信,‘卫康’就当他是气急败坏眼馋了,他就是羡慕嫉妒恨。 但是对于干爹送来的情报,真的是让他也觉得太顺了。 干爹又收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奖励,懿光帝整天没事就想奖励干爹。 “可能是失道者寡助,咱们现在是得道者,全天下都在祝福咱们。” ‘卫康’是学会安慰自己,不过梁山就这么大招十万人,都没出去拉屎了。 因为人挤人都给站满了 , 他实在是不想要了。 他这种话要是说出来, 肯定会被某些人脸上挂不住。 “大当家,咱们是招呢还是不招呢?自从您让一部分土匪带着奖励回家之后,上十八山落户的土匪也越来越多了!” 黄膑认真的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就是他们漏富了这一漏富不要紧,可被眼尖的老百姓们给看上。 就好像刁蛮子回家一趟,所以说夜里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