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诸葛亮魂穿崇祯> 第七十一章,技法需规范,连发尚存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一章,技法需规范,连发尚存疑(1 / 2)

连发?  老工匠听了新皇的喃喃自语,不由得暗道一声果然是年轻人,好高骛远。  目前大明的火铳基本都是单法,就算是三眼,或是四眼火铳,那也不过是多种单发合并在一起,轮流发射罢了,哪里谈得上连发?  他甚至在心里对火铳是否能够连发,都打个大大的问号。  可惜这位老工匠的想法是不敢说出来的,只能毕恭毕敬的静候着。  各色火器发射完毕后,神机营的将士们便随后退去,只留诸葛亮与工匠们。  诸葛亮则连连点头,对大明的火器威力表达了肯定。  当年北伐时他若是有这些武器,陈仓早就拿下,说不定拿下长安也是可能的。  可惜没有如果。  诸葛亮不再多想,把注意力放到眼前这些工匠身上来。  他自从踏入这神机营开始,就一直在留心观察。  从这些工匠的产物来看,的确是合格产品,但他们的制作流程以及方法,诸葛亮不敢苟同。  因为在他眼中工匠们应该是相互配合的,所产出的物件更应该是有统一标准,且稳定的,就像是自己的八阵图一样,里面所有操练的军士,都应该接受统一的训练。  而他却发现工匠们在制作这些火器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标准,也就导致了产出的火器有的稍大,有的稍小。  这在诸葛亮看来,是有极大隐患的。  昔年他命工匠制作连弩之时,就是要求连弩所用配件须得统一规格,以便组装和维修。  火器威力更大,更应该追求标准配件,这是其一。  其二是管理火器相对混乱,就诸葛亮观察,整個工坊内有很多环节都可以产生疏漏。  只要有一位工匠熟悉火器的装载,就可以利用疏漏,将零件一个一个偷出去,再进行组装即可。  诸葛亮将自己所想之事一一记下,随后招来了此处的管理者,也就是先前接待自己的老工匠,名唤刘工。  这刘工生得粗糙,面如炭黑,手也污浊,的确是个埋头苦干的好工匠。  只是越是如此,他心中的傲气越甚,这也是许多工匠的老毛病了。  诸葛亮将自己写好的归纳经验交予对方,并规劝道。  “神机营火器较为重要,万不可泄露至民间,你乃是这一工坊的坊主,更应该留心些。这纸张上所写,乃是我个人之总结,你等可依条例整改,必然可保火器不失。”  这刘工接了纸张,扫了一眼,便有了几分心惊。  因为那纸张上所述,许多都是自己想到却未曾去做的,不曾想居然被新皇一眼看穿。  他不由得对眼前这位少年皇帝大为改观,这些经验若非经年累月在工坊工作,断然总结不出。  可皇上不过少年郎,如何有时间泡在工坊中呢?真是怪哉。  “回皇上,臣受教了,日后一定严格管理本坊工匠。”  “嗯...话且说回来,这火器有无办法连发呢?”  诸葛亮依旧不忘连发,这是发挥武器威力最好的方法。  在他看来,火铳填充弹药速度太慢,在战场上只有一轮出手的机会,随后就需要其他军士保护才能填充弹药,比弩手都要不灵活。  若能连发,一次填充便能发射数十次,那这火器必能大展身手。  哪想到这刘工听了,面容愁容,直言道。  “皇上,我知您心中所想,然而您总归算是外行人,若真是内行人,定然说不出这样的话来。这火器...”  只可惜他话才说了一半,一旁的千户便听不下去了。  这刘工哪都好,就是一谈到火器上来,就会忘记对方的身份,吓得千户连忙呵斥道。  “大胆,竟然如此同皇上说话,刘工,你要注意自己的身份。”  “是是...臣一时失语,还请皇上恕罪。”  刘工后知后觉,忙跪下求饶。  然而诸葛亮却看上了他这股钻研劲,摆摆手示意对方起身,宽慰道。  “我们既然是在谈论火器,就没有什么皇帝臣子,只谈技艺。”  刘工闻言,自然大喜,忙一股脑的将自己的顾虑一一说了出来。  原来这火器之所以不能连发,重点就在于火器发射过后,会有残余的火药,需要清理过后,才能够发射。  若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