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至海外万邦,早成佳话,怎能如此突然掐断...” 这一番话说得坦荡,说得漂亮,更是说到了不少儒士的心坎里。 祖制不可改,正如同孔圣人的箴言一般,那是神圣不可亵渎的。 不少人都对李国普的大胆进言,暗暗竖起了大拇指。 这种站在大义之上,能对皇帝进行匡正的大好事,那可是他们这些文人求而不得的。 可就在台下众臣议论纷纷,打起自己的小九九之时,诸葛亮的回答已经到来。 “那么...陕西的灾民,就不是我的子民吗?” 他已有了几分薄怒。 在朱由检的印象中,似乎只要解决了魏忠贤这个阉党头目,大明朝的顽疾就会迎刃而解了。 但在诸葛亮看来,情况似乎远不是想象中的那样。 这朝堂之上的人怎么个个满口仁义礼节,却丝毫不理会百姓的死活! 此刻若是在蜀汉,应是群臣主动上表缩减俸禄,以援灾民的时刻,怎会像他们一样,只想着祖制,以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呃...这...” 李国普被问住了,像他这样的大儒,最是难回答这些切实的问题。 眼看台下之人语塞,诸葛亮趁热打铁道。 “此事不必再议,即刻调拨周边省份府库中的粮草赶往陕西镇灾,各地藩王若有异议,那便请他们为陕西的百姓出些解灾的法子吧!他们若能想得出来,每年供奉十万石粮食又有何妨!” “是...” 众臣一愣,也只好拜服应承下来。 那李国普可急了,还想再劝 可他刚要开口,诸葛亮那凝重的眼神便已投了过来。 “你还想饶舌?” “臣...不敢...” 被那凝重的眼神一看,李国普便吓得小腿打颤了。 因为他在那眼神背后,看到了一个曾经意气风发,能舌战群儒的身影,那份气势,早令他不寒而栗。 他有一种奇怪的预感,那就是无论他接下来说什么,都会被稳坐高台的皇帝一言击溃。 可再一眨眼,台上的新皇又恢复了正常。 那也不过是个少年天子罢了。 李国普晃了晃脑袋,彻底焉了,灰溜溜的回到了队列之中。 群臣见此,心里也都泛起了嘀咕。 这位新皇,有点不太一样啊,他难道不怕青史之上留下污点,从而坏了名声吗? 这...这不对吧!他们这些大儒,可就盼望着用道德来约束皇帝,好让自己留名青史呢! 幸好这新皇尚算年轻,只要他们肯下功夫,一定能用道德礼法匡正新皇的! 群臣们这般想着,心里稍微放松了些。 他们不知道,诸葛亮本就是死而复生,又怎会在意些许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