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是除罪当尽,应当审问清楚,既不可污蔑了他,也不可放过他。 如此一来,审理时间必然变长。 诸葛亮正专心着查阅,并没有发觉殿内走了人进来。 崔呈秀不敢出声,遂站定在一旁,入老僧入定般等候了起来。 此刻的诸葛亮看到过往事件之糜烂,眉头渐渐紧皱。 朝堂之上的事情用一句扑朔迷离来形容,实不为过。 一个早朝,群臣的反应,党派相伐,以及黄立极的跳反,都让诸葛亮刷新了对大明朝官场的认知。 就好比那首辅黄立极,竟然如此反复无常,首鼠两端,哪里有半点人臣顶点的风范? 而在他坐下来,翻阅以往的奏章以后,越来越多的细节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阉党与东林党人的相互攻伐已经多年,他们以京察,也就是在京官员三年一小考,六年一大考的方式排除异己。一旦挑选好目标,无论这个人是否有功绩,都会被群起而攻之。 如此以来,朝堂之上留下的人,便不剩下几个有真才实学的,多的都是结党营私之徒。 这风气自然是好不了,加上大明朝的其他问题,在诸葛亮看来,这就是一个全身是病的病人,奄奄一息不说,还有外部威胁相逼。 “久病需温药,先稳住朝中政务,再谋整顿税务,军务,民务...” 诸葛亮思索一番后,得出这一结论。 无论在何处,税务总是一股势力,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必须狠抓在手上。 此刻虽然不必当即施行,但也得提上日程。 而诸葛亮一看到历年来的税务,反倒看到了另外一个奇观。 那就是原先被东林党人,以及天下文人痛斥咒骂的阉党人士,在这里反而起了作用。 例如万历四十七年,西厂联锦衣卫往江南地区收缴矿,商二税四百万两,以充辽东军资。 想来神宗皇帝能有余力向辽东发起进攻,底气之一便源自于此吧! 只可惜神宗一死,矿,商两税顿时烟消云散,赋税重担全都落于农民之上,国库愈发空虚。 而再往前,更有张居正一鞭法,使大明再度兴盛。 若此法能延续,何愁大民不兴? 也正在此时,诸葛亮微一抬头,便看到了崔呈秀的身影。 “噢,我看奏章入迷,却没瞧见你已经进来了。” “皇上如此说,真是折煞罪臣了。” 崔呈秀一听诸葛亮如此客气,当即吓得跪了下来,瑟瑟发抖了起来。 毕竟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想要杀一个人的时候,都会对那个人格外客气的。 因为同不必同死人置气。 但他并不知道,诸葛亮是真客气。 因为诸葛亮从未把自己当做这大明国天子,他永远都是汉家丞相,绝不会越线的。 既是臣,自然与同僚客气些。 “不说那些了,我听王承恩说,你有事上奏,何事?” 崔呈秀闻言,精神一震,当即从袖口中取出一张已经折揉许久的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名字。 其中有几个名字,还被单独画了个圆圈。 “皇上,请您过目。” 诸葛亮很是好奇,接过一看,上面全是自己认不得的人名。 “这些是?” “咳咳,皇上,我在阉...啊不对...群臣之中,总被人称为崔名单。意思嘛,自然是微臣善于观察人心,总能知道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并且喜好纪录下来。而皇上您手上的,便是朝中这几年以来,最能堪大任的人!” 崔呈秀说完,再次叩首伏地。 此时的他表面上虽是镇定自若,实则内衬都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因为他在赌,赌新皇愿意因为这份名单,改变对他的看法。 这样的事情,他已经做过一次了。 当初他投靠魏忠贤的时候,也提供了一份东林党人和非东林党人的名单,这才一举赢得干儿子的地位。 那本书的名字,叫《同志录》,另一本叫《天鉴录》! 而这时候诸葛亮已经拿着名单,顺道那三个圈起来的名字吸引了目光,并念叨了起来。 “孙承宗,袁可立,袁崇焕...” 念叨一半,他便反问道。 “这些人都是何等人才?” “皇上,大明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