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孙传庭以前有听人提起过,如今一见觉得此物平平,也不是传说中的那样让人震撼。 “孙总督莫要小瞧此物!” 见孙传庭对甘薯不上心,朱辅焕拿起一个甘薯对他说到,“甘薯外形不似稻谷那般喜人,却能如稻谷那样果腹,而且耐旱、高产才是其主要的特地!” “孙总督不妨猜猜看,这个甘薯的亩产能有多少斤!” 朱辅焕一脸自信地看着孙传庭。 “多少斤……现在一亩上好的良田收成也不会超过两石半,一石一百二十斤,两石半便是三百斤!” 见朱辅焕问起,孙传庭不由掐指算了起来,而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观这甘薯个头大,不出所料其产出与稻谷相差不大,少说也在两百五十斤到三百五十斤之间!” 孙传庭之前有听说过关于这个甘薯的一些事,对于它的产量也听人提起过,不过他认为那些都是夸大其词,并没有放在心上。 如今一亩良田再交由经验丰富的百姓打理,最多也就三四石的收成,这个甘薯是外来之物,就算在原产之地高产也会大打折扣。 “孙总督你猜错了!” 孙传庭的答案让朱辅笑了笑,而后向他伸出了一根手指。 “错了?那不成只有一百斤?” 见朱辅焕伸出一根手指,一旁的的孙芷柔忍不住摇了摇头,怪不得这甘薯没有推广开来,亩产只有百斤,让她种她也不答应啊。 “果然是不堪大用!” 看到朱辅焕伸出的手指,孙传庭的想法跟女儿的一般无二,联想到年前有人上门说推广甘薯的事宜,现在想想还好拒绝,不然导致关中百姓粮食减产那可是他这个总督天大的罪过。 “不不不,你们都说错了!” 朱辅焕伸着的手指摇了摇,“为验证甘薯在关中的生长情况,秦王府中负责此事的人在不同的地方挑选了不少情况不同的田地进行栽种!” “今日其中的一块地到了收成的时间,今日我刚好前往农庄,正好目睹了甘薯的收成盛况,一亩地的产量足足有一千七百五十六斤之多!” 不再卖关子,朱辅焕将甘薯的产量如实以告。 “一千七百五十六斤?世子可不要拿本官寻开心!” 朱辅焕的话让孙传庭手上拿着的甘薯差点掉到地上,旋即恢复正常,“世子,这么多的产量该不会是你家下人为了讨好你而虚报的吧?” “总督此言差矣!” 孙传庭的话让朱辅焕摇了摇头,“若非我亲眼所见我也不会相信,可它就真的有那么多产量,而是我还程参与,不仅是我,子衿妹妹也帮忙挖了不少,你若不信一问便知!” 似乎怕孙传庭不信,朱辅焕还将孙子衿一起去的事说出。 “这么说是真的了??” 听到女儿也去了,孙传庭疑惑了,“会不会是特例?” 难不成这东西的产量真有那么高,亩产一千七百多斤,那是想都不敢想象的。 “不是特例!” 见孙传庭脸上将信将疑,朱辅焕接着说道,“为我家种植甘薯的就是将甘薯带入大明的陈家人,据他们所言,甘薯自传入大明以来就没有听说过亩产少于一千斤的!” “即使是干旱少雨、种在贫瘠之地,甘薯的产量也远非五谷能够相提并论的!” 这并不是朱辅焕不切实际的夸大,而是经过了数百年栽种历史的经验之谈,这也是让他能够自信地面对孙传庭的底气! 朱辅焕也许会夸大其词,但是女儿绝对不会欺骗自己,虽然还没有问她,孙传庭知道朱辅焕既然如此说了,那就不会有假。 “此物当真如此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