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值得的。 出海虽然风险大,可若是真能一干就是一辈子,老了残了也能照样拿工钱,万一自己死了,自己的爹娘妻子也还能拿自己的工钱,那出海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莫说只是盛满了水的海,就算是刀山火海,他们也愿意去闯荡。 嬴政本来以为海事府最少要半年能招收足够的人手,所以当赵不息告诉他人手已经招募足了的时候嬴政十诧异。 “半月,就招了三万人?”嬴政放下手中的奏折,有些不可思议。 海事府的府衙都还没有建起来,人就已经招齐了? “可不,报名的人有十几万,我又特意多卡了几个条件,就只剩下三万人的。”赵不息了头。 “十几万人?半个月?”嬴政觉得更不可思议了。 大秦的整个社会制度都是为了战争服务的,可即使以秦完备的军队动员能力,半个月都没办法在一郡内征发出十几万士卒来。 招募海事府人员,不是官府出面,也没有秦律强迫,这些黔首怎么会这么积极?整个东海郡的人口一共多少啊?十几万人,还都要求二十五岁以下十六岁以,莫不是整个东海郡满足条件的黔首都报了名? 赵不息倒是丝毫不意外:“不要求历也不要求专业……这么多人报名很正常啦。” 后世能走的路那么多编制还一编难求呢,现在可没有后世那么的经济条件。 大部人都吃不饱饭的时候告诉他们有一个能确保他们全家荒年也不饿死的,还给他们自己养老的工作,黔首不挤破头怪。 经济条件越不的时候百姓就会越追求稳定,这是千百年来都不曾改变的事情,而秦朝时候的经济条件……嗯,根本没多少经济水平可言。 “绝大多数的黔首只是想活下去而已。他们没有多大的志向,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和家人能够平平安安活下去。”赵不息表情很平静。 “可惜这么小小一的愿望也很难能实现,所以只要我们能保障他们的基础活需要,他们做事会很积极的。” 嬴政若有所思。 对于大秦如今有些僵化的体系,嬴政不是没有察觉,是因为没有更的政策代替商鞅留下的政策,所以嬴政也只能对视而不见。 ——大秦的产力已经达不如今大秦的需求了,僵化呆板的体系让大秦下如同一台巨大而腐朽的机器一样,死气沉沉。 尽管嬴政并不懂经济,他身为帝国的掌权,也已经敏锐察觉出来了随着大秦的领土越来越大,他能调动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来。 准确来说,这几年连年的对外战争,若不是杂交小麦和杂交水稻以及肥料的使用大大增加了粮食的产量,秦可能已经被拖垮了。 治国就是治人,这个道嬴政最清楚。 可目前看来用严苛的秦律治黔首似乎已经达了极限,黔首也不是用鞭子赶着就能创造出数倍的资源的。 “满足黔首的存需要,他们就会积极种地做工?”嬴政品味了几遍这句话,眉头颦得很紧。 这句话和他的政思路是完全相反的。 倒是更像儒家下大同的思想。 再看看吧。嬴政心中法家□□暴君的思想和要善待黔首的智反复斗争,许久也没有出个胜负。 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