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最终埋在了骊山陵墓的副陵之中。 据说嬴政给王贲的理由是“朕甚爱武侯, 下亦要武侯为朕征战”。 王贲能怎办呢,只能谢恩,毕竟封建时候能埋在帝王陵墓中是莫大的荣幸。 赵不息听说以后心里还腹诽了一句, 怎你们这些千古一帝都有这个爱好呢,刘小猪也是把卫青霍去病埋在自己的茂陵陪葬墓中,刘卫霍三的陵墓距离甚至比刘彻那个倾城倾国的爱妃李夫和刘彻墓之间的距离还近…… 不过家刘彻起码还给自己爱妃留了个位置, 据赵不息所知, 骊山陵墓那一片根本就没有给妃嫔留方,他爹倒是给自己的子女都留了方。 嬴政并不是沉溺于悲伤之中无法自拔的帝王,他只用了短短几天就收拾好了心情,始调兵遣将准备攻百越。 原本定好的将领是赵佗和任嚣, 只是王贲主动向嬴政请命, 嬴政略有些诧异是还是把帅位留给了王贲。 王贲的年纪也已经不小了,五十多岁, 在王翦走了以后还生了一场大病,嬴政前就是因为体谅王贲的父之情,所以才没有任命王贲为帅。 “臣父临走之前叮嘱臣要为陛下荡平南北,臣虽庸,却也愿遵父遗命。”王贲说。 于是嬴政就应允了他的请命。 王贲又找到了赵不息和韩信,告诉二这次他去百越会带着韩信一起去,并赵不息有没有其他想要举荐。 赵不息看着王贲。王贲已经不年轻了,五十多岁,双鬓也已经染上了斑白,父亲的死亡对他的击似乎很大,这个强壮的汉子如今佝偻了腰背, 比起一个月之前赵不息初见他的释放仿佛苍老了十岁。 “父亲说信可以为武安君那样的名将。”王贲不多,语气很认真, “将领是要在战场上才能长名将的,信必须去战场,若不然王家一系的将领也不会信服他。” 王贲就是这样一个,他没有王翦那样的政治情商,历史上他的名字也只在他父亲侧被一笔带过,王贲也没什大的野望,他只是一直听他父亲的。 王翦说王家后没有名将的资质,王离不了名将,要将王家在军中的势力给韩信,王贲也丝毫没有偏心自己的儿子,而是一心一意遵循着自己父亲的命令。 这次攻百越他完全可以不去的,王翦王贲父子留下来的功劳山足够王家子孙吃数代的了,而且王贲的体也不太好,百越之的瘴气又重,对王贲而言去百越为帅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可为了领着韩信去立军功,将王家在军中的势力都交给韩信,王贲还是请命了——他一直都很听父亲的。 韩信的色跃跃欲试,却也没有贸然答应下来,而是期盼的看向了赵不息。 赵不息当然对王贲十分感激了,她珍重对着王贲作揖:“多谢通武侯。” 王贲只是点点头,没有客气。 和他政治情商点满、整日都笑眯眯的老狐狸父亲比起来,王贲的确更像是一位将军,沉默寡言、大雄壮。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自己手下的这些未来名将都给送到军队之中历练,毕竟如韩信项羽这样第一战就是冠世之战的天生将才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名将也都要经过历练才能长为名将。 韩信、樊哙、夏侯婴、周勃、英布……这些,赵不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