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哲宗, 宋殿。 听到神迹开始预知当朝国运天命,众臣子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对于新帝,众臣实在是摸不透他;性子, 正好通过神迹来忖度新帝心意。 如今大宋, 新旧党派分明,旧党上任打击新党, 已经到你死我活,非黑即白;地步。 到底哪个党派可占得上风, 全凭皇权支持新政还是旧法。 因此皇家;态度尤为重要, 站队也很重要,站对了就平步青云! 除了臣子, 太后以及众位亲王也都在场。 毕竟神迹降临,乃为祥瑞。 端王赵佶也在,本来听闻神迹降临,他以为是什么仙人下凡,如今一看竟然是那日把自己吓昏过去;妖怪。 大家都不怕么? 端王赵佶往后站, 他可不可以走,他不想听什么神迹,还不如美酒美人在侧更让他欢心。 端王赵佶想着想着开始出神…… 【旧党如何又上台了, 有一个人不得不提, 北宋太皇太后, 高滔滔,也是旧党派最硬;后台。 宋神宗驾崩后, 因宋哲宗赵煦年幼,高太后垂帘听政长达八年之久。 她被后世称为“女中尧舜”;太皇太后。】 * 宋神宗, 宋殿。 听到自家母后垂帘听政, 宋神宗倒不惊讶, 但是让他惊讶;是自家母后竟然被后世称为“女中尧舜”,可比自己这个“神”皇帝要强;多。 宋神宗摸着下巴。 对自家母后;人品,宋神宗不容置疑,他母后为人及其;自律,绝对不会生出什么扶持外戚;事来,当年自家父皇要提携他母后娘家人,她母后都不同意。 但是女中尧舜……宋神宗不认为他母后能有多厉害;政治手腕。 顶多是把自己;新法都废了,维持原状。 【在宋神宗在位时,北宋太皇太后高滔滔一直反对新法,如此也让宋神宗精神压力很大,在新旧之政中左右摇摆,中间还因为压力罢黜了王安石;宰相之位。 这点,宋神宗;确没遗传高太后;坚定。 要反对就反对到底,要坚持就坚持到底,不下不下,谁都不好过。】 听神迹点名批评自己,宋神宗叹气,“朕是帝王,朕也是人呀,你说对不对,苏轼?” “话虽如此,可官家您是帝王,不是一般人。”苏轼道。 “你个苏轼,你怎么不安慰朕了,又开始,你又开始了。”宋神宗皱起眉头,某人可爱不过三分钟。 “官家,下官是对事不对人。”苏轼道,作为君主,左右摇摆;确不行。 “那你觉;朕不坚定,对不对?”宋神宗;情绪又上来了。 苏轼刚想说,苏辙拦住,“兄长,官家方才之事,你可忘了。” 言下之意,不准再刺激皇帝,以免宋神宗再做傻事。 苏轼到嘴边;话活生生;咽了下去,他叹了一口气,“对对对,您说什么都对……” 眼看苏轼又摆烂,宋神宗又看向王安石和司马光,“你俩不是新旧党派代表么,你俩说说。” 王安石…… 司马光…… 宋神宗这架势哪个臣子敢说,你敢说,朕就敢死给你看!哼! 【高太后垂帘听政后,坚定自己想法,推旧政,于是再次重用司马光。 在宋神宗时,高太后特别赏识司马光,不论从能力到私下;品德,如今更是器重,并给与司马光很大;权利,由他发挥。 被新政打压多年;司马光终于重得重用,他连上书几篇,对王安石变化全面否定,批判新政一无是处,舍是取非,民不聊生!! 史称元佑更化。】 “果真。”王安石道。 “果真什么,新政本就劳民伤财,为何要留。”司马光跟着道。 王安石不理会司马光,方才说了,他不再和司马光一般见识,徒惹自己生气。 见王安石不与自己争辩,司马光心里愈发;窝火 。 他走到王安石面前,然后王安石又转身,总之王安石一直用后背对着司马光。 这举动,看似幼稚,但;;确确又很气人。 苏轼在一旁偷着笑,他觉得耿直;王安石大人,很不错。 【但是祖宗留下;规矩,皇帝驾崩后,之前;政策三年不能变。 以司马光为代表;旧党怎可能再让新政执行三年。 既然子不能改父政,那就由太皇太后代替,由母改子政,如此名正言顺! 太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