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聊斋开售,墨痕书斋每日人满为患。施黎排的戏剧为聊斋的红火出了大力,虽然施黎知道,聊斋的生命力经受住了几百年的考验,可在短暂的热度上,新奇的戏剧依旧帮了不少忙。 一本书的口碑必然是要经过发酵销量才会持续增长的,聊斋直接跳过了这一步,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开售即爆火,销量飞升似的上涨。导致不得不在原本定好在县城卖的数量上又加印不少。 城里一片形势大好,收回了一些钱后,施黎又马不停蹄的投到工坊和戏班里。工坊继续印刷聊斋,而戏班子施黎也抽出时间改善了一些问题。 经过商量,施黎出了高价让长春楼几个最受欢迎的班子去往外地唱戏,打算依葫芦画瓢重演本地花车游街的盛况。 在墨痕书斋一连唱了十天的戏,当热度稍稍降了一些后,施黎便撤下戏台,让长春楼谈好的几个戏班子修整了几天,然后就乘船顺水而去,追随赵仙稼的步伐去了。 同去的还有增加的一船书,本城的销量让施黎对聊斋在外地的销量也有了很大的信心。加上外面有赵仙稼把关,施黎也大可以放心打点地方一类的事情。 一月过后,聊斋带来的热度不仅没有停歇,反而越演越烈,扶峰县中,可谓无人不知聊斋,谁人也能说两句戏词。 这种现象也以县城为中心,不停向外辐射,而聊斋的盗版也理所当然的出现了。 赵长安拿着两本书,忧心忡忡的找到了施黎。 “盼山,你快瞧瞧。” 赵长安拿来的两本书,一本质量很好,几乎可以和墨痕书斋的书以假乱真,另一本则非常劣质,从纸张到印刷都极其廉价。 施黎倒不意外:“看来陈氏书肆终于弄好了雕版啊,这两本书他们卖什么价钱?” “好的卖三百,差的卖五十。” 施黎冷笑一声:“倒是便宜。” 赵长安叹了口气:“既然要做盗版,不便宜怎么行。盼山,我们如何应对呢?” 施黎想了想:“报官吧。” “报官?陈家和县令沾亲带故,哪里会管这闲事?” “不管官府管不管,我们的态度要摆在这里。县令在扶峰县待得了几年呢,她迟早要调走的。先报官,以后万一有什么事……或者有了机会,这些都要讨回来的。” 赵长安闻弦音知雅意,赵家高门大户,她也是在富贵环境中熏陶出来的,哪里还用施黎再多说,已经明白了施黎的意思。 陈氏要盗印是没有办法的事,可也不代表以后也没有办法。 “可眼前呢?”赵长安问,“陈氏书肆一盗印,我们的出书量可是大大下滑了。” 这个问题确实迫在眉睫,聊斋再受欢迎也白搭,读者喜欢故事不假,可也要看看钱袋里有没有钱。正版和盗版质量相差不大,价钱却便宜近一半,换成施黎也会买陈氏书肆的东西。还有最劣等的那种盗版,别看它各方面都烂得很出彩,可只这个价钱就能吸引一大批顾客,赚来的钱也绝不在少数。 “眼前实在没有办法,”施黎摇头,“长安啊,你也是个中老手了,怎么有此一问。” 赵长安失望的叹了口:“盼山你是个有主意的,自从来了书斋,哪个点子不是一等的好,我便想着,或许这事你也有办法呢。” “办法是没有了,索性便不去管它,”施黎把陈氏书肆的两本书扔到一旁,“长安,咱们要趁热打铁,给聊斋再加一把火。只有这把火烧得足够热,咱们才能赚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