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日无多了,所以林如海告假在家一直陪着贾敏,他们四个人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同吃同住同行同游玩。 顾思榆在林府悠然自处的模样,俨然成了林府的大小姐,虽然他们夫妻还没有正式的举办认亲仪式,但是口头上已经对着林黛玉和顾思榆她们说了很多次,想要把顾思榆收做义女,要她当林黛玉的姐姐了。 贾敏这边已成强弩之末,顾泓皓那边又突发恶疾。在李天阳的救治之下,顾泓皓也需要在家静养些时日,调理元气,才可恢复正常。 顾思榆一向身体都好,也不怕别人过病给她。不论是贾敏还是顾泓皓,她从来都没有防着他们传染给自己的心思。所以顾泓皓一病,她就会一直守在对方的床前不肯走。 她担心自己走了,顾泓皓肯定又会拖着病体在灯下看书了。她在,就是为了监督顾泓皓让他能好好休息。 顾思榆很尊重顾泓皓,平日里的大事小事他们从来都是和平商议。唯独就只有一件事情,是顾思榆极力反对,但是顾泓皓却不太听她的劝阻,一意孤行的。 顾思榆不反对顾泓皓读圣贤书走科举制度,但是她不希望顾泓皓过早的去接触皇权,以及参与到九子夺嫡的风波之中。她是不知道自己同顾泓皓的结局,但是她知道这个皇朝最终坐上那个位置的人是谁。 三岁就能作诗的美喻一但传扬出去之后,京城里大多数人都知道了顾清辉有个神童的儿子。 一传十,十传百,这名声就传到了宫里的那位耳朵里了,在顾泓皓六岁的时候,宫里的那位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找一个好的伴读,选中了顾泓皓。 旁人只知顾泓皓聪慧,却不知他身体薄弱,外人都以为一直体弱多病,需要大夫入府看病的人是顾清辉的二女儿顾思榆。 在顾泓皓被选为太子伴读的时候,林黛玉三岁,彼时顾清辉的第三个孩子都已经两岁了。 当顾清辉把这个好消息传递回家的时候,顾思榆是他们家唯一一个持反对意见的人。顾家老太太还有老太爷都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毕竟不是谁都能跟着太子一起读书的,太子的先生必然是朝中最有学识的人。 这也是普通的先生所达不到的高度。 旁人只觉得她的反对是任性,是不想与自己的兄长分开,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不想让顾泓皓羊入虎口。 在顾清辉带着顾泓皓进入书房详谈事宜的时候,顾思榆也非要跟着一起去。还没等顾清辉陈说给太子伴读的一系列的好处,顾思榆就先一步开口道:“劳烦父亲谢绝皇上好意,我兄长他常年体虚,不能过度劳累。再者就是怕长久与太子相处一室,过了病气给太子就不好了。还是让圣人再挑选一下其他大臣家的公子哥吧。” 顾思榆就不信了,放眼望去,全京城就顾泓皓一个人符合康熙帝的要求。其他大臣家也不乏有年纪适中聪颖过人的男子吧。不然这以后的朝堂之上,哪有这么多的中流砥柱辅佐帝王。 就她所知的人物里,她就觉得张廷玉就挺符合太子伴读的身份的。其父张英,不正好就曾做过太子的太傅吗? 顾思榆曾看过一本书叫做父子宰相,里面讲的就是张英和张廷玉同朝为官,张英告老还乡之后,张廷玉继续在朝堂之上盘旋,躲过了九子夺嫡之争,辅佐了雍正,乾隆两帝,三朝元老。 而张廷玉最终职业生涯所抵达的高峰,是在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任何一位有历史记载的汉臣都未曾达到的高度。配享太庙,这是何等的殊荣。 “你一向都是心亦甚大的,但是这次要去伴读的人是你兄长,不是你,我要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