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花树下,想明白了自己的出路。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了学堂,拿出《孟子》背诵起来。 这情景倒让庄无庸惊讶了起来,“璟之,你今日怎么来的这么早,还在背书?”庄无庸的印象中,陈璟之是不怎么喜爱读书的,今日见他转了性,倒是十分好奇。 “我这不是成长了吗”陈璟之对庄无庸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般的挠了挠头,“你今日没去送你哥吗?” 庄无庸被问起这个倒是有些失落,“没呢,先生让我好好读书。”今天是庄又玄一行四人参加县试的日子,庄无庸也想着送哥哥一起去县里。没想到,话刚说出口,就被父亲骂了,让他自己好好读书,向大哥学习。 陈璟之看出庄无庸脸上的落寞,有些了然。忙安慰道,“先生要带四个人一起去县里,你还小,怕你有疏漏吧。” 庄无庸今年也十岁了,因为读书没有哥哥好,父亲对他一直很严厉。他不想让朋友担心,便故作轻松道,“上次你不是说要买书吗,咱们中午一起去吧。” 虽然庄秀才漠视陈璟之。但他的儿子庄无庸,却是陈璟之为数不多的朋友。他们两想去逛逛书铺很久了,但平日里课业繁忙,庄秀才对儿子管束得也紧。今日庄秀才去县里送考,下午不上课,正是一个去书铺的好机会。 陈璟之一听眼睛也亮了,既然打算科举入仕,就要好好准备。他正要答应,又想到自己的零花钱都被娘收走了,只能讪讪道,“我得先回家一趟,我们下午在书铺见。” 庄无庸倒也没多想,就答应了下来。 中午回家吃饭,陈璟之跟段菁菁说自己下午要跟同窗去书铺买书。但是手上没有钱,希望娘能把零花钱还给自己,如果还能再支持一点就更好了。 段菁菁闻言,夹了一个莲藕丸子给儿子,“买正经书,要多少钱,娘都给你。零花钱,就别想了。” 陈璟之最讨厌吃藕了,只能小口小口的咽下去,委屈挂满了小脸。 王老太太见外孙这怪模样,笑得直不起腰来,用手轻轻点了点他头,“你啊,之前用零花钱买演义还没两天呢,你娘怎么会允许。还有,你之前那些演义话本呢,通通交出来。” 陈璟之心下一惊,自己哪来什么演义话本啊。都是前世看的电视剧,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外婆,那些话本都是同窗借我的,我已经还了回去。不然,这零花钱怎么会还剩这么多。” 好不容易,在陈璟之再三保证之下,才将此事圆了回去。午饭吃的不上不下的,陈璟之心道,以后自己可不能这样张口就来,不计后果了。 段菁菁对孩子还是很宽容的,将零花钱还给儿子,还另给了他买书的钱。唯一条件就是,邹达跟得着陈璟之,实在是儿子还小,不放心他自己去书铺。 从家里出来,已是未时初刻,陈璟之怕庄无庸久等,带着邹叔一路小跑。现在是正午,街面上几乎没什么人。 没想到,离书铺还有一个路口的时候,街边的人突然多了起来,陈璟之只能停了下来。 这些人的打扮可以看出不是本地人。 他们头发杂乱,脸色蜡黄,嘴巴干裂,眼中毫无神采。他们中有些人拿着麻袋套在身上,有些人甚至衣不蔽体。或坐或躺在街道两边,看见路过有穿着好一点的人,便上去叩头乞讨。 陈璟之看到眼前的一幕,有些缓不过来,邹叔用手捂住了他的眼睛,“少爷,这是来自淮北的难民,已经来镇子上几天了,您别怕。” 他知道淮北已经连续大旱两年了。这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