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渊明后期的诗作中,不难看出陶渊明的本心是向往质朴天然的,但是俗世的志向却也拉扯着他走向官场。那么为什么是在二十岁呢?】 配乐开始变得低沉。 一双执卷的手首先进入天幕的画面,修长的手指徐徐翻动书页,只见一位俊逸的青年执卷端坐,少顷,青年按了按眉心,似乎是有些烦躁不安。 不是竹简! 秦始皇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 但这一幕还没等秦始皇仔细观察便飞快地破碎了,取而代之的鲜艳的旌旗,交击的刀剑和冲锋陷阵的呐喊。 天音肃穆,一改之前的轻佻: 【公元383年,也就是在陶渊明19岁的时候,一场决定南北前途命运的大战在淝水打响。】 【宣称“投鞭断流”的秦王苻坚率兵近百万,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雄骏的战马上,苻坚昂然端坐,“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 一声令下,数也数不清的马鞭被抛掷在奔涌的河流之中,河流流势不禁为之一阻。 苻坚见状仰首大笑。 “足断其流!” 大秦 咸阳宫 始皇帝陛下看着天幕施展的神奇仙术,心潮滂湃,无数个念头在心中闪现,却是毫无头绪,心中一片惆怅。 “此乃天人所作,非人力所能及也。” 徐福那边不知道好没好…… 自从上次天幕之后,秦始皇就决定加大给徐福的资金投入,盼着他早日出海,寻到长生之术。 【消息一经传出,晋庭紧急做出反应,谢玄领兵八万于淝水与苻坚的八十万秦军对峙。八十万打八万,但是结果却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秦军败了,苻坚本人更是“身死国灭”,下场凄凉。】 太和五年关内 绫罗幔挂,紫金香炉袅袅升起云纹般的烟雾,皇宫内此刻安静的可怕,宫女太监,妃嫔群臣,所有人都噤若寒蝉,恨不得自己没长耳朵,压根就没听见天幕的预言。 得知自己结局的苻坚又惊又怒,他想不明白自己未来怎么会输得这么惨,甚至到了到了“身死国灭”这一步。 随侍在身边的慕容冲则是攥紧了垂在身侧的手,用力到指尖发白,竭力控制自己不露出分毫的笑意。 香雾缭绕中慕容冲垂眸,长而浓密的睫毛在他的眼下投出一片阴影。 “苻坚,我等着看你的下场。”他无声说道。 唐朝 天策府 史书上的另一位秦王殿下本来在与将领们宴乐,天幕出现之后秦王便让歌舞停了下来,专心致志地看着天幕。 其他人也跟着停了动作,直到—— “这……怎么能不赢呢”李世民忍不住发出一声感叹。作为平定天下的主力,战功赫赫的他向来可只有以少胜多的份儿。 “俺老程也不明白。”程咬金也是一脸匪夷所思。 淝水之战作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案例流传于世,其实他们当中的某些人也不是没有复盘过。 但是看见这样的结果仍然只能面面相觑,因为实在是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双方兵力悬殊如此之大,在淝水之战前,没有人会相信八十万打八万会输。 这怎么能不赢呢? 始皇帝陛下陷入了深深的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