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他不说,还几次三番地上奏表示安禄山要造反。当然安禄山也不是坐以待毙;傻子,一来二去,反倒让唐玄宗对他更加深信不疑。】 天幕举出了几个史料案例加以佐证。 看着画面里;安禄山向唐玄宗声泪俱下得哭诉杨国忠要杀他,刘彻当一场大戏看,看得津津有味。 杨国忠身为宰相,常伴唐玄宗身边,在和安禄山;对弈里天然处于主动地位,而安禄山则是被动;。 “臣番人,不识字,陛下擢臣不次,杨国忠欲得杀臣。” “这胖子,卖惨真是一把好手……”刘彻摇头。 安禄山此人,太会示弱了。 用自己胡人;身份做铺垫,表面上说自己没能耐,实则提醒唐玄宗他有功在身,且为胡人只能依附于皇帝。 如此一来,纯臣忠臣;印象基调在唐玄宗心里算是立下了。 怪不得唐玄宗不信安禄山会谋反。 秦始皇在心里认真分析。 【三呢,则是唐玄宗老了。而太子李亨。他早就把人家得罪了个彻底。】 “安爱卿,你为何不拜太子?”见安禄山面对太子不拜,唐玄宗打趣道。 安禄山闻之,不知是不屑还是特意作践,他看都不看太子,只是拱手行了一礼,故意大声问: “圣人在上,俺就是一胡人,敢问太子是什么个官职?” 唐玄宗眉毛微动。 “这是储君。” 他抬手指了指李亨,神色和缓地向安禄山解释:“朕百年之后,他就是皇帝。” 安禄山撇嘴,斜睨了一眼李亨,他非常看不起太子:“臣愚钝,心中只有陛下,不知道有太子。” “禄山,你这话也就是朕知道你心思淳朴,若是换了别人,你;脑袋——”唐玄宗故作无奈地摇头,“怕是不保喽。” 虽说如此,唐玄宗;眼眸里却是泛起了笑意。 而太子李亨木然而立,脸上毫无表情。唯有衣袖下紧攥;双拳,昭示了他并不平静;心情。 “这唐玄宗还真信啊。” 刘彻不可思议。 安禄山这等级别;大臣,怎么可能不知道太子是什么身份? 明知是装,偏偏唐玄宗还真就吃他那一套。 【安禄山不怕得罪太子,因为他本以为自己和李林甫联手,能把太子搞下去。结果好家伙唐玄宗七十岁了,虽然看对太子颇不顺眼,但是压根没有换太子;念头。李亨;地位依然固若金汤,屹立不倒。而一旦玄宗去世,可想而知,等待安禄山;必然是被攻讦消灭;命运。】 “太子是什么人,他又是什么人?自己拎不清,没了命也怪不得别人。” 刘彻冷哼,都往死里得罪太子了,太子即位杀了他还不正常。 同样是太子出身;刘彻对安禄山用太子做筏子讨好唐玄宗;行为深恶痛绝。 【如此一来,唐玄宗给;荣宠再多又能怎样,待这老皇帝身死后,安禄山他所有;荣华富贵都得连本带利地还回去,甚至包括自己;生命。他不想还,何况这皇帝;位置他也不介意坐一坐,所以,他造反了。】 “天幕知我啊!”安禄山流了几滴鳄鱼;眼泪。 “不错,就是那帮人比我太甚了!”他叫嚣道。 诚如天幕所言,吃到嘴里就是他;东西了,他不想还,一个子儿都不想还。 【然而安禄山从来不是唐玄宗心里想;那般质朴淳善,相反,他是一头不折不扣;白眼狼。唐玄宗没亏待过他,但是由他和史思明发起;安史之乱却给大唐王朝造成了极大;破坏,盛世毁于一旦,人口十不存一,良田化为荒芜,千里萧条,人烟断绝。】 女声痛心: 【根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唐人口为八百九十一万户,而五年后,这个数字锐减到一百九十三万户。短短五年,三分之二;大唐子民灰飞烟灭,变成史书上;一串冰冷;数字。】 “三分之二……阿耶即位之初,有人口一百八十万户。安史之乱后,一百九十三万。”李世民念这些数字;时候嘴唇都在抖。 不用再说其他了,仅仅是人口一项,就恢复到了初唐被隋炀帝糟蹋完了;模样。 将人口赶超过隋文帝时水平,李唐王朝用了上百年。 而五年时间,就将这百年;努力化为灰烬。 “李隆基,其罪当诛!” 李世民恨啊,造成安史之乱;直接凶手是安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