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朝堂风云(1 / 2)

时间如梭,一眨眼,就来到了八月十日,还有五天就是中秋节了。京城又开始繁忙起来,大街小巷的商铺摊儿全摆上了月饼、果品、糖果、灯笼、兔儿爷、鸡冠花等中秋所用物品。市井之上,皆是迎接佳节的欢声笑语和洋洋喜庆之象。红的翠的穿着,家里窗花贴起来,还有门廊上也全挂上了各色各样的灯笼,一到夜幕,炫彩的花灯便都点了起来。

越王禁足在家,也难得的能看着府里李总管指挥着丫鬟仆人们忙来忙去。近日他常回惊风堂来坐坐,又加上那天叫秦凤枝一起来游戏,她这些日子心情开朗了许多,常常陪着怡风说话。今年中秋,因为皇上不在宫里,所以并无御赐的贡品送来,倒也落得自在些,无须费心去供奉起来。只是,李总管说今年到底是王妃头一年在府中过节,要隆重些,所以费了很多心思去把府里府外打扮得甚是欢乐喜庆。怡风倒也不管,由着他去办。若是有谁来见着了,恐怕都要参他一本,一个犯错被禁足的皇子,竟还奢侈铺张至此,不好好反省过错,一昧求欢作乐,成何体统?幸好,现下,他越王府已是门可罗雀,并无公侯世祖,也无高官士人来访,怎得热闹过分也不怕。

怡风自然是自在轻松,无所烦忧,只是他却不知道,有人的中秋节却过不好了。十日上午,京兆尹府派去追捕盗窃官银者的捕快已经押送罪犯回京,现下已在大堂上审讯完毕,所有细节一一罗列,其中内幕明明了了,所涉及的大小官员全部状上有名,波及之广,手段之绝,令人哗然。只是,由所有抓获的罪犯所画押的认罪书以及案情详情的奏报竟没有送给代政皇子宁王的手里,而是由董和戚直接送到了城外——万民园——皇上的寝宫处,由皇帝亲自审阅。

只见简报上写道:“臣,董和戚,封命追查六月十三日于历城户部府衙后院账库内无故失踪的十万两修河白银一案。经过两个月孜孜不倦的寻迹访踪,锲而不舍的千里搜捕,现已抓获嫌疑罪犯十六人,已卒罪犯一人,另有涉案人员,由于品阶高于吾者,又涉皇家,尚不敢动,先来禀告吾皇。十万官银悉数追回,暂扣大理寺,因是本案证物,未敢擅自运送至汴城,待陛下旨意。详细案情由抓获疑犯中品阶最高者户部侍郎李卓所供述,余者认同附和。大致如下:户部尚书廖文凯见财起异,勾结户部侍郎李卓以及库房守卫十人,于六月十二日寅时期间将本因存放于户部府衙的十万两白银,偷龙转凤,私自藏于城内四海沿江路一个烟火炮仗库房内。后又以性命胁迫,以金钱诱惑辛河城烟火贩吴谢两人于七夕夜里将官银运出历城,再运至安泊码头处交接。因七夕夜里,乞丐市散,进出历城商货车甚多,守门城卫检查多有疏漏,且其二人手上有宁王府令牌,城卫惶恐,未敢开箱查验,因而未能及时发现。幸得,七月八日,安泊码头镇一青楼妓院名唤凤仙阁的老鸨报官,她院中闯进一手受伤男子,行为慌张古怪,当地捕快抓起盘问,原来正是运输官银出城的谢氏。据其供述,他与其异性兄弟吴氏此前并不知其运送货物就是失窃的十万官银,兄弟二人将十万官银运于泊安码头交与李侍郎后,李侍郎恐东窗事发派人将两人杀害,吴氏当场死亡,仵作验尸及目证:此人被匕首从后抹脖子,失血过多致死。谢氏侥幸逃脱,凶手亦已捕获,供认不讳。所有涉案人员名录如下:廖文凯,李卓,谢氏......另,廖文凯为正二品尚书,未敢捉拿,涉案皇子宁王尚在代政,不敢擅动,特来请旨。”

皇上看毕,愤怒之状,不必细说,自可想象。可惜,陛下龙体尚未痊愈,却不得不提前回京,倒是辜负了姚太医的频频问诊,侍汤奉药和悉心的照料。到了第二日,皇帝一行人便启程摆驾回宫,豫贵妃不知何处何时已得了宁王牵扯在内的消息,只是皇上避着她,不见,她也只能油煎肺腑,火燎肝肠,急得以泪洗脸,却毫无办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