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饰仍很鲜明,形状多为盘案之属; 陶俑也很多,可惜没有完整的,因为完整的都被运走了。 遗留下来的东西,最能说明墓主人楚王身份的,是金缕玉衣的玉片。 那些玉片最后被找出来了五六十片,呈鳞片状,这是早期的形制,正好为《吕氏春秋》上的含珠鳞施作了注释。 对于这一点,陈文哲感到十分可惜,因为他要找到了那批被运走的宝物,很可能就凑不成一套完整的金缕玉衣了。 除了这些重要的东西,还有一些零碎的古钱币。 比如在墓道里,出土了大量的半两钱,总数约有七、八万枚。 这还是被运走了两百多万枚之后的结果,从此也可以看出,这座楚王墓有多么的奢华。 其实,在西汉前期,各国的诸侯王在其封国内,全都可以大量铸钱。 所以,这些铜钱的价值并不高,就算是到现在也不高,因为出土的太多了。 不说其他,就这么一座墓,就出土了两百多万枚。 其实,让陈文哲感到比较可惜的是,除了以上那些零碎,那些村民遗留下了很多重要之物,除了金缕玉衣的玉片之外,此外还有铜印。 如“楚宫司丞”、“虹之左尉”等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清理墓道时,于两壁新发现七个小壁龛。 沿着台阶下来,过了门阙,便进入墓道。 这边看着就是普通的通道,谁也不会想到,在墓道的两边的墙壁之上,居然还有着壁龛。 这些壁龛之中,每龛约有彩绘陶俑三十余身,共二百二十二躯。 这些彩陶俑,个个“神采奕奕”形象生动,这也是清理此墓的一大收获。 这都是墓主的护卫士兵,在为他看守门庭。 但这些陶俑都很小,是写意的手法制作。 汉俑几乎都是这样,比较小,比较精美。 可惜,那些非专业人士的农民,从来就没有想着清理一下那座古墓的通道吧? 也是,一般人进入墓中都感觉晦气,谁会认真的在里面清理墓道? 走进古墓,里面也遗留下来不少陶俑。 这些陶俑,很多陈文哲就很熟悉,比如背箭箙陶俑。 留在古墓之中,没有被运走的还有64件,包括双襟长袍背箭箙俑6件,曲裾深衣背箭箙俑58件。 它们皆头戴帽,身佩长剑,背负箭箙 箭箙通过腋下和左肩的三根带子固定,系结于胸前,形成三角形,便于背负和奔跑。 陶俑双手半握拳于腰两侧,左手略交于右手,掌心向下,作持物状。 从所背箭箙推测可能双手持弓,少数俑手中仍遗留有髹朱漆的朽痕。 北洞山这座楚王墓中出土的彩绘仪卫陶俑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除一件陶俑外,皆佩有长剑。 从佩剑的长短、颜色、装饰上可以看出,汉剑的种类繁多,装饰各异,也体现出佩戴者的身份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