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也可以说,它的科技树真的是点错了,如果是点在军工之上,我大清哪里会亡了? 没准现在的五烟联盟就消失了,而是我大清统治全世界! “选择的青花料不错,器型也对,瓷胎做的也很好,使用的扎道工艺很高明,特别是粉彩轧道工艺制作出的粉彩轧道瓷,很漂亮啊!” 看着张股制作瓷器,让懂行的陈文哲,感觉有点赏心悦目。 制作彷古瓷,有很多细节都需要注意。 比如使用什么釉料,达到什么样的发色效果,还有瓷胎是什么样子,最后使用什么工艺来完成等等。 就说乾隆时期的青花料,那一时期的青花,已用两广料。 这种青花料色调稳定,沉着,浑厚。 而乾隆时期的花觚外型,却是与康熙花觚正相反。 乾隆时期的花觚,口沿敞口角度减小,中部隆起加大,底部外敞角度加大,整个器型显得匀称稳重,中部有隆起装饰线。 这一时期的瓷胎,总体上“坚不及康熙,细不及雍正“。 但是,瓷器造型规范,胎釉精细,绘画秀丽,质量上乘。 可惜在艺术格调不如前两朝,已呈现衰退的趋势。 只不过,它也不是没有优点,最主要的是用到了“轧道工艺“,并且发扬光大。 虽然只是初级工艺,用的很少的,但是这么做出来的瓷器,真的是富丽堂皇。 也只有这样的瓷器,放在红楼这种女儿国之中,才会彰显出大家气派吧? 看着其上的五彩,金线,陈文哲精神有点恍忽。 他还真没想到,张股的技术这么强。 当然,这种工艺他也会,而且比张股要厉害的多,毕竟他见多识广。 之前他从武二店里弄到的那件瓶子,其上就有这种工艺,而且是最顶级的锦上添花工艺。 这种工艺,又称“钯花“、“锦上添“,特点很明显,就是富贵、堂皇、大气。 这种瓷器轧道工艺,出现的时间很早,甚至是在元朝晚期就已经出现。 近年出土瓷器表明,明宣德年间御厂窑,也已经有成熟的烧制工艺。 明中晚期一度失传,清雍正御厂窑得以恢复烧制,乾隆时期得以发扬光大。 那么什么是轧道工艺?这种工艺就是在瓷器色地上,用一种状如绣针的工具,拨划出细如毫芒、宛如锦纹的凤尾状纹,在轧道地上绘花卉图桉,具有铜胎画珐琅的艺术效果。 铜胎法郎的艺术效果,都应该知道,明亮,又绚丽多彩,最终就是满堂富贵! 说扎道工艺,说粉彩扎道瓷,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多少印象。 但是说到铜胎珐琅器,所有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绚丽多彩,富贵堂皇! 而清代的珐琅器,是发展历程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这一时期珐琅的品种多样,制作精良,器型丰富品种多样。 其装饰风格更是空前丰富,从而使得珐琅器,成为了宫廷御用器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