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是一种保存香料精油和香气的小型容器。 在霓虹,现仍作“香合”一词。 无论是在霓虹香道还是茶道里,香合都是必不可少的仪式**物。 这种瓷器与香炉、花瓶一起,作为茶室里的陈设,摆放在茶室壁龛中挂轴的下方。 霓虹香合本源自我国,可之前一直没有发现出自哪里的窑口。 这可十分让人困惑,特别是对于一些风雅之士。 这些人,特别是古人,在吟诗作画、抚琴啜茗中,常焚香以怡情悦性,营造空灵幽玄的氛围。 但是,现在他们的后代,却不知道自家老祖宗陶冶情操的东西,出自哪里?这能行? 其实,都知道出自华夏,但是具体到哪里,没有发掘出胡建那几座窑口的时候,还真不清楚。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香合这东西在国内少见。 在我国唐代就有香合,只不过是以金银器为多。 李贺《春怀引》中说,“钿合碧寒龙脑冻”。 “钿合”即为镶嵌金、银、玉、贝的盒子。 宋元时期,香合成为重要礼器。 《宋会要》记载吴越钱俶进贡,就包括“金香狮子一座并红牙床、金香合、金香毬共五百两”。 但宋元时期,随着制瓷业的繁荣,大量使用的还是瓷香合。 扬之水在《说香盒》一文中说:“宋代瓷合品类极多,且用途各异,粉合,油合,花合,药合,若非特书款识,一般难以清楚区别。” 总体上,瓷香合要比掌心大小的粉合与油合稍大一点。 明清时期,香合已成为文人书房桉几摩挲把玩的重要标配。 明人文震亨的《长物志》中,也有详细记载。 “香合以宋剔合,色如珊瑚者为上,古有一剑环、二花草、三人物之说,又有五色漆胎,刻法深浅,随妆露色,如红花绿叶、黄心黑石者次之……有内府填漆合,俱可用。小者有定窑、饶窑蔗段、串铃二式,余不入品。” 文震亨对香合的质地、色泽、纹饰、造型等作了评鉴,香合也从一种实用器,转为可供文人赏析品评的艺术品。 跟国内不同,霓虹香合的起源,与霓虹的香料贸易有关。 香料是伴随着佛教进入霓虹的,奈良时代,虽在佛教的庆典中使用香料,但其范围仅限于宫中及寺院。 霓虹国内并不产香料,所以通过贸易进口来的香料属于奢侈品。 到了平安时代,香料已不仅限于佛事仪式所使用了。 它逐渐成了贵族们把玩的对象,且出现了精工细作的合香。 所谓合香,就是一种炼香,将沉香、丁子、薰陆、白檀、麝香等香料捣碎,混合多种香料跟蜜糖熬炼拌和,再经发酵而成,这种炼制方法来自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