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大部分宋官窑器比较轻身,此是由于胎薄所致。 灰胎是由瓷石加入少量紫金土配制而成,是宋官窑器的标准胎色,亦是造成紫口铁足的原因。 资深收藏家、古董商鉴定一件高古瓷,第一眼的印象至为重要。 器型、釉色与自己熟知的某类瓷器不符,即刻产生怀疑,很难改变。 拍品“南宋官窑长颈瓶”并没有出现紫口的现象,令人怀疑它并非宋官窑器,可能是龙泉彷官窑器! 从市场价值来说,如拍品是宋官窑器,估价800,000-1,000,000新台币是很低的价钱; 如是龙泉彷官窑器,估价却非常合理。 那么,如何确定它是宋官窑器,还是龙泉彷官窑器? 第一个步骤是将拍品与修内司、郊坛下窑址出土的残器、残片比较器型、釉色; 第二个步骤是,将拍品与传世的馆藏宋官窑器比较。 值得留意的一点是,古代并没有龙泉彷官窑器这种叫法。 它是当代某些拍卖行、古董商为了提高某类与宋官窑器相似的龙泉青瓷的售价,而刻意作出的描述。 诚实的拍卖行业、古董商将两者划分得很清楚。 宋官窑器就是宋官窑器,龙泉青瓷就是龙泉青瓷,不会将两者混为一谈。 一件青瓷如果不具备宋官窑器的所有特征,将它看作龙泉青瓷是万全之策。 龙泉青瓷的历史地位很高,陈文哲之前做过不少青瓷,龙泉窑的技术他也很懂。 但是,他还真没有系统的做过龙泉窑的瓷器。 这一次,他想要好好做做五大名窑,最后就是研究一下龙泉窑。 五大名窑他差不多全搞定了,也就只有哥窑和定窑,他没有特意做过。 特别是哥窑瓷,他没有做过一件。 之所以他感觉很熟悉,只不过是他曾经利用金手指,仔细研究过哥窑。 现在做的是官窑,彷官窑已经做的差不多,那么已经到了真正开始做官窑瓷的时候。 宋代分为南宋和北宋,而官窑器也分南北,陈文哲先做的是南宋官窑。 据史料记载,南宋建都后,朝召集天下最优秀的制瓷技匠,在杭市建造官家瓷窑,不计工本,奉旨烧造宫廷用瓷。 南宋官窑瓷制作从选料、制泥、制坯、利坯都十分考究。 其中还加入了一些特殊工艺,比如器胚的制作。 普通瓷器制胚结束之后,就是凉胚,再就是利胚。 接下来就开始凋刻、上釉、烧制。 而南宋官窑不同,他还有挖坯、凋坯、毛坯、粘坯、修坯,等工序。 这还没完,接着是补水,之后才是晾坯。 接下来就是制本釉、制灰釉、施釉、修釉、补釉、晒釉。 这一个施釉的过程,又增加了不少工序,可谓是精益求精。 你以为这就完了?南宋官窑的烧制也不简单。 什么是官窑,为什么是官窑?就是因为这些一道道复杂的工序。 所以南宋官窑烧制过程当中,又有了制钵、利钵、修钵、晒钵、烧钵,这几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