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赵嬷嬷(2 / 3)

夜长梦多,往后不一定能寻得到今日这样的机会。”乔书珞淡声回应。

画阑拗不过乔书珞,只能由着她来。

乔书珞一行人兜兜转转,马车最终停靠在一处农家小院前,柴门虚掩,门前的积雪已被清扫出一条供一人通过的小道。

乔书珞缓身下了马车,在画阑的搀扶下一步步走上前,步履款款,每一步都透着稳重坚韧。

可是,当乔书珞距离那道柴门仅剩一步之遥时,她却犹豫了,抬起的手轻轻落在门上,却仅仅是搭着,并没有推开。

这扇门后,有一个乔书珞追寻了多年的答案在等着她,但曾经那阵即将得知真相的喜悦冷却在胸膛,转而被滔天的怀疑与不确定所代替。

她不确定,这个真相她是否能够承受,更不确定,知道真相的自己又是否真的有能力昭雪这桩冤案。

这么多年来,镇国公府不仅是皇上的逆鳞,更是已然成了盘旋在乔书珞心头经久不散的执念。

乔书珞拢着眉头,思绪翻飞间,顾怀远的身形却不合时宜地涌现在脑海之中,而心中那位鲜衣怒马少年郎的身影却愈来愈远,这一瞬,乔书珞的心中早已有了抉择。

这份执念,存在的时间太长,贯穿了她多年来的日日夜夜,但现在,不论结果如何,都该是时候亲手打破它了。

想到此处,乔书珞手上缓缓用力,毫不费力地推开了那扇门扉。

门后是一隅小院,极为简朴,乔书珞入内,一抬眼对上的便是一双属于老妇人的饱经风霜的沧桑双眸,鬓角白发,岁月催人老。

老妇人在看见乔书珞的那一瞬,混浊的眼泪倏然落下,半生风雪的老妇人竟一时哭得情难自抑。

乔书珞愣了一下,赵嬷嬷瞧起来苍老许多,五六年的时光,对一个人的改变居然如此之大吗?

乔书珞亦然百感交集,赵嬷嬷幼时待她极好,自镇国公府一事后,她从未想过,居然有朝一日,还能这样与赵嬷嬷相对而立,看到这位活生生的故人。

“赵嬷嬷……”乔书珞喉间一哽,强忍着挤出这样一声勉强尚成语调的“赵嬷嬷”来。

赵嬷嬷连声相应,拖着蹒跚的步子上前,眸中泪光闪烁,依照之前的规矩对着乔书珞行礼:“老奴见过乔姑娘。”

乔书珞见状,忙将人扶起:“赵嬷嬷,您快起来。”

赵嬷嬷恍若未闻,依旧做足了礼数,直到被乔书珞亲手拉起来后,她方才罢休。赵嬷嬷慈爱地打量着乔书珞,似乎在将她与曾经那个孩时的小姑娘一一比较。

乔书珞没有打断她,被手炉暖和出暖意的手掌覆上赵嬷嬷的手,任由她对自己上下打量。

“姑娘长高了,同以前不一样了。”良久之后,赵嬷嬷只说出这样一句来。

乔书珞浅笑,拉着赵嬷嬷进房中坐下:“赵嬷嬷足足有六年未曾见过书珞了,模样自然变了不少。”

赵嬷嬷拍了拍乔书珞的手,煞是感慨:“不曾想有生之年居然还能见到乔姑娘一面,老奴此后也算是死而无憾了。姑娘这些年过得可还好?”

“劳赵嬷嬷挂念,书珞过得很好,只是少了您和镇国公府的大家,多少会有些无趣罢了。”

提及镇国公府,赵嬷嬷又是情上心头:“老奴对不起国公爷和夫人,只想着在江州苟且偷生,只恨当年没随着他们而去。”

话题落在乔书珞关注的点上,她有些急切:“赵嬷嬷,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说,镇国公府被满门抄斩,无一人幸免于难。”

赵嬷嬷摇了摇首:“姑娘,老奴不过一个粗人,哪里懂得朝堂断案其中的那些弯弯绕绕?老奴只知道,世子身亡的消息传回京中之后,世子新丧,分明是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