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不意的偷襲,很快就殺散了把守歐浦城門的衛兵,打開城門,讓黔中國大軍一擁而入,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甌越。 話說在東冶(註十三)的閩越國小朝廷,這天跑來了兄弟國甌越國的客卿胡衍。他神色驚慌,向閩越君諸稽玉報告大事不好,說楚國江東郡(註十四)太守趁著甌越君遠征,國內空虛,率兵兩萬前來攻打歐浦,請閩越君發兵前去解圍。 閩越君諸稽玉心想這倒剛好,自己在這鳥不生蛋的地方早就住的不耐煩了,就借這機會搬到歐浦去吧!弟弟有了更富裕的豫章郡,就留在那兒也應該知足了。於是就興沖沖的率領全國軍隊,向歐浦進發。至於那位胡衍,則說他自己一介文弱書生,見不得刀兵陣仗,還是待在東冶比較安全。諸稽玉聞言哈哈一笑,說先生就在此安心躲著吧,便不再理他。 閩越軍大隊人馬不辭跋涉地開到了歐浦,不見有什麼圍城的楚軍,而歐浦城倒是已經換了主兒。那歐浦的新城守親切地接待了閩越君的使者,帶他參觀了守城部隊的壯盛軍容,並告訴使者甌越已納入黔中國的領土,百姓可安居樂業,請閩越君不必掛慮。 諸稽玉聽說過黔中國,但那是西南邊陲的小國,怎麼跑到這千山萬水之外來了?又怎麼有辦法佔據城池了?更嚴重的是,他們怎麼會有這麼一支精壯的大軍?閩越軍雖然人數遠多於守城的黔中軍,但卻沒有準備攻城的器械,顯然無法攻下此城。諸稽玉只好帶著滿腹的疑問與不甘願,率軍返回東冶了。 沒想到大軍回到了東冶城下,發現城門緊閉,城上插的旗號與歐浦城一模一樣,正是此城也落入了黔中國之手。 原來數日前諸稽玉率大軍北上,他前腳剛走,廉頗麾下的另外六千名海軍陸戰隊就在東冶海岸登陸了。而隨胡衍一起“逃”來的十五名“隨從”也故技重施,殺散了守門衛兵,打開城門,放黔中軍進城了。 因此諸稽玉和他的大軍就這麼卡在歐浦與東冶之間,進退不得,天下再無容身之處。諸稽玉既不想餓死,也不願自殺,只好在臭罵了胡衍一頓之後,接受了人家的良心建議,向黔中國投降。胡衍挨了罵,仍然笑嘻嘻地安慰諸稽玉,說閣下被封為「安樂伯」,食良田一百五十公頃,世爵世祿,算是很有福氣啦! 再說那諸稽宰勛得報失了老巢歐浦,卻不敢發兵奪回,免得這豫章又被人乘虛而入。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算十分乖覺。而且他決心自己掌握情報,免得為江湖策士所愚,於是向周邊各國派出了細作查探情勢。 諸稽宰勛派出的細作很快就發揮了作用,他們傳回來的情報一致顯示,楚國正在集中兵力十五萬人,並且邀請了齊國出兵十萬助陣,要前來奪回豫章。這下子諸稽宰勛傻眼了,現在情報固然靈通了,但知道這種情報又有什麼用?他手上不過五萬人,又如何能抵擋二十五萬大軍的進攻? 諸稽宰勛正在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他的母親寧太夫人來了。寧太夫人沒有責怪諸稽宰勛把家人都丟在了歐浦,全部被黔中國俘虜。只說她和老大諸稽玉一起過日子很氣悶,還是希望能和比較貼心的諸稽宰勛一起生活。這會兒聽說楚、齊大軍即將壓境,到時候諸稽宰勛就會被人家殺死,她就沒有善於孝養的兒子可以依靠了。所以她哀求諸稽宰勛別死掉,就歸順黔中公,接受黔中國的保護。如此不但留下小命,還可以富貴終身,好好奉養老娘。 一方面形勢比人強,不容諸稽宰勛有別的選擇,再一方面他也很孝順,於是就遵從了母親的意旨,舉國向黔中公投降,於是姬宇又不費一兵一卒拿下了豫章郡。而諸稽宰勛則被封為「安逸伯」,食良田一百五十公頃,世爵世祿。 事後諸稽宰勛才知道,原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