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烽火連天(2 / 3)

除了他個人的智慧、佛法修為、領導才能與領袖魅力這些條件不可或缺之外,中國朝廷這個超級大施主的無上限佈施也功不可沒,甚至說或許更有決定性的影響。這些年來,僧侶們的衣食住行與醫療照顧樣樣無缺,人人都不必為化緣煩惱,專心跟著大尊者習法傳法就得了。因此僧侶人數愈來愈多,信眾當然也就滾滾而來了。

不過佛教徒大多集中在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這些較高種姓階級,他們是社會中堅,似乎還缺了社會底層的首陀羅以及賤民這一塊。不過沒關係,姬宇老早就未雨綢繆,大力資助瑜伽派的掌門人恰馬爾,讓他廣收徒眾發展組織。十幾年下來,人數竟然多達四百萬人,形成了支持造反的廣大底層基礎。

話說阿輸迦與修私摩兩軍鏖戰,正打得不亦樂乎,卻各自都發現自家的地盤都不是自己的了,全都叫叛逆群眾與中國軍隊給佔領了。那些佛教徒與瑜伽弟子造反還能理解,他們一天到晚喊著眾生平等,要推翻種姓制度,這倒也罷了。可是中國軍隊幹嘛千里迢迢跑來支持那些叛逆?這讓他們摸不著頭腦,百思不得其解。

總而言之,這一對活寶兄弟不約而同地罷戰,各自回師平亂,要去收復自己的地盤。可是當他們的軍隊撞上了中國軍隊時,卻遭遇到驚悚無比的慘劇。他們連中國軍隊的影子都還沒看到,就被大砲轟得七零八落雞飛狗跳。連所向無敵的戰象捱上了一砲,也要被打得粉身碎骨,這樣的仗還怎麼打得下去?

可是大軍無法長期滯留鄉間野外,總得要有個根據地,安頓整補,徐圖再戰。既然中國軍隊不可力敵,於是阿輸迦就把腦筋動到了東南方的羯陵伽國頭上,丟下死對頭哥哥不管,去攻打羯陵伽國。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修私摩也放下死對頭弟弟不理會,掉轉兵鋒,往西南方去征服馬拉地各邦了。

阿輸迦迫於形勢,把他攻打羯陵伽的行動較之“上一次歷史”所載提前了十二年(註六)。而羯陵伽國的國王得報,便一如“上一次歷史”般地集中了六萬名步兵與一千名騎兵,還有七百頭戰象來抵禦侵略,在一個叫「帕塔利斯」的地方與阿輸迦決戰(註七)。一場大戰下來雙方死傷枕藉,但阿輸迦的軍隊規模較大,損失雖重但仍有再戰之力。而羯陵伽的軍隊卻快要被打光了,只能退守王城,於是雙方展開了圍城之戰。

羯陵伽的殘兵敗將人數有限,即使據守城池也撐不了多久,城破國亡之時迫在眉睫。恰好此時佛教大尊者孟仲子正駐錫在此,羯陵伽國王就跑去找大尊者請求開示。

國王見了孟仲子,道:「我天天禮佛唸經,然而在這國家面臨被魔羅摧殘的當兒,卻仍然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帶給眾生百姓一條生路,上師有何教我?」。

孟仲子笑笑說道:「不知道要怎麼做?那就放下吧!放下國家,放下百姓,讓知道該怎麼做的人來做,那麼魔羅自去,百姓自安,你自得喜樂。」。

國王受到啟發,幡然醒悟,於是回宮後就召見了中國大使,表示有意歸順中國。中國大使似乎早就得到了中國皇帝的授權,歸順的條件都準備的妥妥的。那些條件讓國王十分滿意,覺得雖然以後不一定能去西方極樂世界,但今生此後的生活恐怕也很接近在東方琉璃世界中了。

兩個小時後,陸軍第九軍就開始向南方移動,打前鋒的是第六騎兵旅。年輕的旅長李牧(註八)帶領三千健兒奔襲七百公里,十二個小時後就毫無預警地出現在阿輸迦的八萬大軍背後。

李牧決定採取最直接了當的打法,他調集了十輛輪式自走砲,以122公釐加榴炮對準了阿輸迦的王旗位置齊射。只第一輪轟擊,十枚砲彈就幾乎全部正正命中阿輸迦本人的戰車,把阿輸迦炸得完全不見了,想要找一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