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元的这条路走不长,就算我不出手,他走的也是死胡同,你看着吧,用不了多久郑国元就会碰上硬钉子,后面的麻烦事还多着呢。”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是希望郑国元能来司特,所以枉做小人的事干了不值得。在必要的时候伸手拉对方一把,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来得好。” “你就这么肯定?万一……。” “没什么万一的,你如果相信我就等着看,短则一年,多则两年就会有结果。”宋援朝斩钉截铁说道,他如此肯定的态度倒让应安妮将信将疑起来,因为她觉得如果宋援朝不出手,以郑国元的能力说不定还真能把泉林厂搞起来,一旦泉林厂真的合并了优民厂,凭着两家厂子合并后的规模在金陵本地不算小。 从整体来看当然比不上司特公司,可这依旧是一个潜在的对手,在商业上竞争是非常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作为从小就在美国长大,对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的应安妮来说,把威胁扼杀在苗头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么? 但宋援朝如此肯定的判断却让应安妮疑惑不解,难道宋援朝一点都不担心?还有他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 应安妮并不知道宋援朝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是凭着他前世的经验和目前改革开放的进程来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事都有反复,一切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郑国元的想法是好的,他的魄力也有,而且还计划周全。可他偏偏没关注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许多事不为个人意志所转移。 作为一家集体性质的饮料厂厂长,郑国元受到的限制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从目前来看,泉林厂发展的越好,郑国元面临的危机来临也就越快。其他的不说,就说当初的腾飞厂吧,腾飞厂不也是这样的原因?等泉林厂发展到一定规模,肯定就有人会跑来摘桃子,以郑国元的小身板能拦得住? 这些宋援朝心里很清楚,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此外还有优民厂的因素在内,别看姜友兴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但他同样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现在两家厂子还在蜜月过程中,靠着泉林厂优民厂得到了喘息,接下来泉林厂经营的越好,优民厂的日子也越舒坦。 可不要忘记人心都是不足的,老话说的好,升米恩斗米仇,何况从一开始郑国元就打着优民厂的主意,姜友兴又不是真傻,时间长了他会一点都不差距? 再加上作为代工企业的优民厂赚取的仅仅只是部分代工费,利润的大头都在泉林厂手里握着,等到那时候姜友兴的心里会舒服才怪呢?以姜友兴之前搞直供销售失败的性格和眼界来看,他肯定会不甘心这样的结果,到时候不闹点事才怪。 郑国元算计的再好,他能算得准人心?能算得准外部不受控制的变化?答桉是否定的,所以郑国元的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关键问题在于郑国元太超前了,如果他能缓一缓,等过上几年后再这么做,成功的概率会更大。但现在?宋援朝心里就给他判了“死刑”他的努力最终不会有什么结果。 见宋援朝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说什么,应安妮也就没追问下去。 她相信宋援朝不会无的放失,既然宋援朝做出了这样的判断,那么就拭目以待好了,看看最终的结果会不会和宋援朝判断的一样。 “对了和你说件事,我准备搬家了。”喝了口茶,宋援朝突然想起一件事,这事在单位不太好说,回家说也不方便,现在是最合适的场合。 “搬家?”应安妮一愣,不明白地看着宋援朝。 “你也知道我一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