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着二郎腿,对董王说道:"当时老子我可是天纵奇才,十三岁就已经开始做生意了……” “你知道,老爸我是卖水果出身的。” “当年香蕉刚刚进口到国内,我看到它是一个商机,于是砸锅卖铁,从家里亲戚那里东拼西凑借了一万块钱。” “签了一笔大单,买了一大批香蕉到镇里去卖,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是后来我发现,刚进货的香蕉还是青涩的,买回去的人尝了一下,都不喜欢吃。” “那时候还没有催熟剂,买了之后要放一两个月才会成熟。” “所有人都没见过香蕉,也不知道怎么吃。” “于是,我手里囤积了大量的香蕉却卖不出去。” 说到这时,董拙叹气地摇了摇头。 “我只能每天去小区里村里,挨家挨户吆喝。” 董王皱起眉头问道:“大家都不喜欢吃,应该卖不出去吧?” “连你都知道这样行不通,老子能不知道吗?” 董拙没好气地说道,“我是去吆喝不假,但是却不是吆喝卖香蕉。” “那您是去干什么?” 董王的好奇心这下子被提了起来。 “我是去吆喝,收香蕉,而且不光我自己,我还花钱找人去收。” 董拙激动的同时用手比划。 “这不是赔钱赚吆喝吗?镇里不就只有老爸你有香蕉吗?” 董王一脸疑惑。 “别打岔,接着听我说,你就明白了。” 董拙摆了摆手,继续道:“我第一天收十块钱一斤,第二天收十一块钱一斤。” “第三天十二块,我每天涨一块钱……” “收的同时,卖价也同步提高。” “结果你猜怎么着?” 说到这,他停顿了一下,董拙神秘兮兮地问道。 他要给自己儿子足够的思考时间。 “怎么着了?”,董王可没这个脑子去思考这么复杂的问题。 不懂就问。 董拙也没打算卖关子,继续开口道:“到第五天的时候,居然有人抢在我前面,把十三四块价格的香蕉都买走了。” “为什么?”,董王这些不理解了,“他们是不是傻?” “傻?” “人家聪明着呢!” 喝了口茶,董拙嬉笑一声, “他们是想在第六天的时候,以十六块钱的价格再卖给我,赚这一块钱的差价!” “哦!那照这样,老爸,你还是在亏本啊!” 董王像是突然明白过来什么,兴奋地说道:“你是准备在第六天不收了,让他们吃一波哑巴亏吗?” “错!这你就太小看你老爸了!” 董拙很认真地纠正道: “这样做的话,我剩下的香蕉不就卖不出去了?” “商人要讲诚信。” “老爸,你这话说的,我好想笑,大家都说无诈不商,谁都知道您是全江泽最诈的!” 说完之后,自己都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董王的话刚落音,董拙就接过去说道:“你小子,还算有点领悟力,不过不够高。” “大信似诈,大伪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