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阿黎看着沈于归包好的包子,果然好看得很,由于捏的褶子多,捏得又均匀,每道褶子之间皆有着均匀的小缝隙,放下了看倒像是秋风中凌风盛开的菊花花瓣一般层层叠叠,且所有褶子都往中心收拢,更有一种说不出的和谐美感。 沈于归笑看着阿黎道:“若要判断这包子是否好看,我给自己定下了两个标准,一是放下,放下时包子里的内馅需向外扩展,这便要求了包子里的内馅不能太稠,但面皮又不能破,得兜着这肉馅,故而放入碗碟中时肉馅如有弹性一般向外舒展,却又不能太过而导致包子破损,这一瞬间的模样便像是含苞待放正在盛开的花朵儿。” “好包子自然对面皮也有不少讲究,这第二道标准便是提起灌汤包子时包子不能破漏,内馅如水沉重,故而向下吊垂,面皮若想蒸熟不破便不能太过松软,提起时若是如同上元节时的灯笼一般能提在手上晃晃悠悠却安然无事,便是合格。” 阿黎早已听得呆了,不禁惊叹道:“姊姊,你是如何知道这样许多的!不仅知道汴京城中没有的吃食,还知道如何好吃好看又好玩!” 沈于归笑笑:“只不过平日里闲来无事时心中琢磨出来的,想着这样做出来的吃食应该也是不错,故而也就小试了一下。” 沈于归与阿黎一边说着闲话,一边手中的包子也包好了。最开始沈于归因为手生,所以才慢些,经过几个包子熟悉之后手便快多了,未过多久便熟悉起来,包的速度自然也快多了。 沈于归一边将包好的包子的小碟排列整齐放进大锅里,在锅底加了水,又往灶膛里开了火添了柴,火苗慢慢加热锅里的清水,便已经开始蒸包子了。 蒸食最讲究的便是大火蒸熟出锅,切忌不能蒸久。如今宋朝没有计时器,沈于归怕蒸久了口感过硬,便在心里暗暗计了数,约莫五分钟左右便揭开锅盖,一股水汽迎面扑来。不过,迎面而来的除了水汽带来的温暖,还有包子的香味。 阿黎使劲嗅了嗅鼻子:“好香!不过我怎么闻着好似与外头包子铺里蒸出来的包子没什么两样呢?” 沈于归笑而不语,只是将锅里的灌汤包子拿出来,放在一张白色的大碟上围成一团。虽说包子的面皮也是白色晶莹剔透的,但与碟子的白色却又有不同,两种不同的浅色放在一起似乎有魔力一般,竟馋得人直流口水! 沈于归在手上沾了些水,端起一碟小碟子,碟子中的灌汤包子圆圆的、扁扁的,似乎没了脾气懒懒的,全身上下无一却不在对人类的五官发出“来呀,快来把我吃掉”的信号。沈于归用手轻轻晃一晃碟子,这肥肥扁扁的包子却是爱动不动,懒懒散散地轻轻摇晃几下,当真是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