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取一块彘肉,将肥腻部分割去,纯取瘦肉,细细切了肉丝,与先前那些食材堆放一处。 这九样食材堆放一处,颜色、形状各异。粉嫩的瘦肉,配上白嫩的莲藕、莲子,芋头与荸荠颜色虽也是淡淡的,却总是不如莲藕与莲子的颜色清冷,洁白的百合花瓣亦在其中添加些颜色与芳香的点缀。 沈于归将装着所有食材的瓷碗装进扇屉,生了火,开始蒸制。 待蒸上一个时辰,时近正午。估摸着扇屉中的食材也蒸得软烂了,沈于归便灭了火,打开扇屉来看。 轻轻用竹箸戳一戳,芋头这种本就软烂的吃食自不必说,即便是莲藕、荸荠等亦是软趴趴的伏倒一片,如此便算是已经蒸熟了。 沈于归将这些食物皆拿出来,装于碗中,放在窗边。一排排瓷碗整齐排在窗沿上,如同一排站岗的哨兵。窗边空气流通最快,碗中的食物也能冷得快些。 待碗中食物从烫手变为温热,沈于归便将其皆倒入石臼之中,细细捣捶。将软烂如泥却还非泥的食物统统彻底捣碎成泥,各种食物的颜色亦混合在一处,呈现出极淡极淡的晚霞颜色。 眼见手中食物皆捣好了,沈于归朝着门外喊道:“阿黎?” 沈于归还未来得及喊出第二声,便见一个脑袋探进来。 “去脚店中看看,方才嘱咐阿竹出去买的砂糖与蜜,如今可买到了吗?” 阿黎应着,“噔噔噔”跑去脚店中查看情况,不一会儿便直接将阿竹带了来。 阿竹手上拎着个麻布袋子,看着似是还有些沉。沈于归帮忙接过,打开来瞧。 麻布袋子中占据主要重量的便是一个深色陶罐。罐子不小,罐口用布包着,又系一道麻绳。麻绳特意留出一截,这样买者便能直接拎起提走了,方便得很。 沈于归用手握住麻绳,只是向上一提,便将整个陶罐带出来。放于桌案上,打开来,只见罐中蜜颜色较深,偏黄褐色,却是晶莹剔透,几无杂质。 沈于归只是看上一眼,便知道着蜜没有买错,乃是产于蜀地。蜀地的蜜较其他地方所产的蜜,颜色上要更深些,故而一眼便能看出。 沈于归用匙取了三匙蜜,加入方才捣碎的食材中,又取出麻布袋子中剩下的一个油纸包,打开来。 里头便是砂糖,形状如同盐巴,却比盐巴的颗粒要更大些。沈于归亦加了些盐巴于食材中,方重复先前不断捣捶的动作,将新加入的蜜水与砂糖一同捶打混合均匀。 待捶到腰酸背痛时,石臼里的团状吃食亦做好了。沈于归将其装入碗中,只需再用手轻轻揉捏一会儿,使其表面光滑成型即可。 到此,云英面基本上便已经做好了,只需等待其冷却,便能直接食用了。 在沈于归做云英面的时候,那橱役又开始做起莲花鸭签,看来脚店中已经有食客开始点这道菜了。 将云英面放于碗中冷却,沈于归伸手揭开厨房中煮着鸭子羹的锅盖,锅盖一揭开,一股鸭肉的香气迎面扑来。 做莲花鸭签时只取部分鸭肉,故而剩下未曾用到的鸭肉便被橱役们拿来煮羹汤,这也算是物尽其用嘛! 鸭子羹虽说此时已经沸腾,“咕噜咕噜”冒着泡泡,但味道终究不够香浓。于是沈于归又盖上盖子继续等待,毕竟俗话说,“好饭不怕晚”嘛! 待碗里的云英面已经彻底凉下来了,沈于归便取了一把干净又锋利的小型切刀,切下一条云英面来。 云英面的吃法便是如此,点一份云英面,端上来时却不是